1960年,在苏联撤走援华专家两年之后,中国仿制苏联的东风1号导弹发射成功。而此后不久,中国紧急上马核弹的研制,急需一名顶级力学家。钱学森想到了罗友来。但没想到,罗友来却是拒绝的。 钱学森生于1911年上海,早年在北京长大,1923年进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读书,那时候学校环境简单,他每天埋头学习基础知识。1929年考上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主攻铁道工程,毕业时成绩拔尖。1935年他公费留学美国,先在麻省理工学院拿航空工程硕士,1936年转加州理工学院,拜冯·卡门为师,专攻火箭和空气动力学。1939年获博士,留校教书,参与美国火箭项目,提出高速空气动力学计算方法。二战期间,他在喷气推进实验室工作,贡献弹道理论。战后美国当局以安全为由软禁他五年,1955年才回国。回国后,他组建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推动导弹发展,成为中国航天奠基人。郭永怀1909年生于山东荣成乡村,童年在家塾识字,17岁进青岛大学附属中学。1929年入南开大学预科,1931年转北大物理系,1935年毕业。1938年留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1940年获硕士,后转加州理工,与钱学森同门,研究流体力学。1945年获博士,提出上临界马赫数,帮助解决跨声速飞行难题。1946年起在康奈尔大学任教,专注航空研究。1956年冲破美国阻挠回国,任中科院力学所副所长,组建爆炸力学室,培养人才,推动力学进步。两人关系密切,早年在美国合作论文,钱学森视郭永怀为可靠伙伴,回国后共同建力学所。 钱学森和郭永怀的交往源于加州理工,两人师从同一导师,共同探讨空气动力问题,发表联合论文。回国后,钱学森任力学所长,郭永怀任副手,两人协作规划中国力学蓝图。1959年苏联撕毁协议,撤走专家,中国核项目面临空白。1960年东风1号仿制成功,核弹研制加速,需爆炸力学专家。钱学森向钱三强推荐郭永怀,认为他精通高压物态和爆轰力学。钱三强上门讨论,两人谈了3小时,郭永怀起初顾虑西方反核观点影响,但国家需求紧迫,他最终下定决心加入。郭永怀被任命为二机部九院副院长,从此投身核武器工作。他在美国时拒绝接触军方机密,回国后面对祖国召唤,选择了参与。这不是简单决定,而是权衡后为国防贡献力量。钱学森的话点醒他,手无武器与有武器不用不同,中国需自卫手段。郭永怀加入后,领导结构设计,提出两路并进方案,确保原子弹模型优化。他的工作填补技术空缺,推动项目前进。这段经历显示科学家在国家危急时的担当,郭永怀从犹豫到坚定,体现了责任感。 郭永怀参与核项目后,迁往青海基地,领导爆轰试验。他组织团队反复模拟爆炸过程,解决高压方程难题。1963年起,他专注原子弹结构,提出薄壳设计和系列化建议,通过试验验证。1964年10月16日,中国首颗原子弹爆炸成功,郭永怀功不可没。他随后转氢弹研制,处理热核反应力学,贡献减速装置想法。1967年6月17日氢弹试爆,他参与全程,确保数据准确。同时,他涉足导弹领域,1966年10月27日首颗核导弹飞行爆炸,他负责力学部分。郭永怀横跨核弹、导弹、卫星三领域,是两弹一星元勋中唯一全覆盖者。他的贡献不止技术,还培养年轻工程师,传授计算方法。1968年他继续奔波基地,完成热核导弹准备。12月4日试验获突破,他携资料返京。次日飞机失事,他与警卫员用身体护住文件,资料完好。12月25日,根据这些文件,热核导弹试爆成功。他被追认为烈士,1999年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是唯一烈士获奖者。钱学森则持续领导航天,指导多型导弹和卫星发射,1991年获国家杰出科学家称号,2009年逝世。他的工作奠定中国国防基础,两人合作推动科技自立。 郭永怀的生平事迹充满奉献,他早年留学积累知识,回国后专注力学。1956年任力学所副所长,组建研究室,发展爆炸力学。1960年起参与原子弹,领导九院力学组,解决爆轰传播问题。他提出通用核模型,优化弹体重量,确保实战化。原子弹爆炸后,他转氢弹,研究聚变力学,贡献结构形式。他的建议保证氢弹空投成功。同时,他参与东方红一号卫星,处理再入大气层力学。郭永怀工作严谨,常亲临现场验证数据。他的牺牲发生在1968年12月5日,飞机坠毁时护住热核资料,直接促成后续试爆。这份文件关乎国家安全,他的举动体现忠诚。钱学森生平同样传奇,早年在美国贡献火箭理论,回国组建研究院,推动东风系列导弹。两人关系如兄弟,共同奠基中国航天。钱学森晚年指导后辈,强调系统工程。他的逝世标志一个时代结束,但遗产延续。中国核事业从仿制到自主,得益于这些科学家努力。他们的故事提醒后人,科技自立需一代代传承。
唐湘龙放出大胆预测:“我认为中国要是够聪明,想法应该跟我一样。过去,都是美国靠军
【1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