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新一轮关税谈判刚刚落幕,贝森特一回国就火速登上CNBC,爆料谈判现场细节:中

哈皮的瓜瓜 2025-08-06 20:04:08

中美新一轮关税谈判刚刚落幕,贝森特一回国就火速登上CNBC,爆料谈判现场细节:中方代表团多达75人,美方却只有15人,双方阵容悬殊,他直言“美方明显显得有些被动”。 为什么差这么多?中方这次不仅是人多,更是“多兵种”出战,从商务部到农业技术员,从半导体专家到新能源工程师,一应俱全,会议现场就像多线作战,美方十五人要应对七大议题,有的还要边听边查资料。 这不叫谈判,像极了在应试现场,贝森特甚至打了个比喻,说美方代表就像被拖进“技术考试中心”,一边挨打,一边还得装镇定。 回头看几年前,中美谈判时双方多是三四十人对阵,顶多就是商务与财政部门扳扳手腕,这次,中方明显不是奔着扯皮来的,带了一堆专家,就是奔着“讲原理、谈底层逻辑、讲我为啥强”来的。 你说关税,他们给你讲碳中和新车动力架构;你说农业壁垒,他们丢来玉米基因数据,一场本该是价格和政策的角力,硬生生被拉成了产业链全面能力展示赛,更微妙的是,美方代表团里,财政部的人缺席了,但中方却把证监会的官员带来了,这下看得懂了吧?话题悄悄转到了中概股和金融开放,这可不只是谈关税,这是把“下一盘更大的棋”摆到了桌上。 成果倒也不少,美国答应将352种中国产品继续纳入关税豁免清单,这比原先传的200种多出不少;中方则表示将加快审查美方转基因玉米的进口流程。 这不是大协议那种惊天动地的新闻,但看得出,双方都选择了退一步,以前的强硬招数,不是没有用,只是到了这时候,双方都明白了:谁也拖不起,最好的选择是拆弹,而不是拼命。 你说中方是不是用人数压场面?不如说是用专业压全场,面对复杂的产业问题,嘴皮子说不过了,那就让产业链自己发声,中国团队里的很多专家,是美方系统里培养出来的,现在反手把这些知识用在谈判桌上,这才是最让美方尴尬的地方。 你靠加税卡别人喉咙,人家就拿“技术话语权”堵你的嘴,别说十五个人应对七十五人,就算是一百五十人,没准备好也会被打懵,看起来中国是在“下重注”,但其实这是产业成熟的自然反映,一个国家对谈判议题越熟,就越敢把专业的人放上桌,而不是像以前那样,只靠外交辞令撑场面。 未来的谈判,很可能不再是你来我往的拉锯,而是靠谁能端出更硬核的产业底牌,真正强的国家,不是坐得多高声量多大,而是谁敢让工程师、科研人员、市场操盘手坐到桌前去把话说清楚。 那不是摆阵势,那是拿真本事在说话,也许下次,当年的小跟班就成了拍板的人,因为这年头,拼的是实力,而不是姿态,你觉得“75对15”的谈判,是中国秀肌肉,还是美国轻敌了?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参考资料:小央视频——美方一顿操作刚猛如少林中方接招柔软绵密似武当

0 阅读:83
哈皮的瓜瓜

哈皮的瓜瓜

哈皮的瓜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