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10月,照片上这6个像禽兽一样躲藏在枯草堆的是日军第13师团的士兵,他

诺言卿史录呀 2025-08-07 08:56:25

1938年10月,照片上这6个像禽兽一样躲藏在枯草堆的是日军第13师团的士兵,他们在侵略大别山北麓期间因为天气异常寒冷,没有准备冬装,便龟缩在干枯的稻草堆取暖,亏他们想的出来。大家觉得这些小鬼子像什么? 日军第13师团不是什么新兵蛋子部队,早在1905年4月1日就成立了,正赶上日俄战争尾声。那时候日本为了扩军备战,一口气搞了四个新师团,第13师团就是其中之一。刚成立就派去占领俄罗斯的库页岛,三个月搞定,8月1日控制全岛,还帮日本在《朴茨茅斯条约》里拿下南半部。这支部队后来在朝鲜、桦太驻防,第一次世界大战还掺和了西伯利亚干涉行动,履历挺丰富。 到了1937年7月,第二次中日战争开打,第13师团9月10日在仙台重组,火速扔到中国战场。部队里有26旅团,包括第58、第116步兵联队,还有103旅团,含第65、第104步兵联队,外加山炮、骑兵和工兵,挺齐全的一个三角师团。带队的荻洲立兵中将,1884年1月24日生于爱知县,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履历上全是参谋经验,1937年8月2日接手指挥。 第13师团一上场就赶上1937年8月到11月的淞沪会战。这仗打得惨,上海城里巷战不断,双方死伤都多得吓人,第13师团在攻占上海时出力不小。打完上海,他们追着撤退的中国军队往西跑,12月掺和了南京战役。不过这次他们是预备队,没直接参与南京大屠杀。1938年初,编进华中派遣军,又去打徐州会战,想围住中国军队,可中国这边突围跑了,退守武汉。 到了1938年6月到10月的武汉会战,第13师团归第二军管,大本营在大别山北麓。8月底从合肥出发,突破中国第77军的防线,拿下安徽霍山,往叶家集推进。中国军队靠着地形死守,日军每走一步都费劲。到了10月,天气冷得要命,士兵还穿着夏天的破军服,压根没法扛。 1938年10月的大别山北麓,冷得超乎寻常。往年秋天没这么夸张,可那年寒风呼呼吹,气温掉到快结冰的地步。日军第13师团的士兵穿着单薄夏装,没毛衣没大衣,冻得直哆嗦。他们已经在武汉会战里折腾好几个月,累得够呛,补给线还老被中国军队骚扰,根本跟不上。没办法,田野里那些收割后堆起来的干稻草成了救命稻草。照片里那六个人就钻进草堆,挤着取暖,衣服破得像叫花子,脸瘦得跟鬼似的,用刺刀扒拉稻草裹身体,可这玩意儿哪顶得住冷风啊。 更惨的是,他们还得提防中国军队。孙连仲将军带着部队,靠着大别山的山沟沟和熟悉的地形,没日没夜地搞突袭。日军想往前走一步都得掉层皮,士气早被冻没了。大别山是武汉会战的关键地段,日军想控制交通线,可中国军队硬是拖住了他们。这么冷的天,窝在草堆里,既暴露了日军后勤有多烂,也说明他们根本没把环境和对手当回事。10月27日,武汉丢了,中国军队撤得有条不紊,还能接着打。这张草堆照片,就是日军侵华路上一个丢脸的缩影。 武汉会战后,第13师团没闲着,继续在中国晃荡。1940年打枣宜会战,想抢宜昌,又被中国军队顶得死死的。1941年西湖北会战,在湖北西部折腾,地形复杂,对手又硬,照样没讨到便宜。1943年常德会战,扔了化学武器,还是压不住中国防线。1944年搞了个“一号作战”,号称侵华最大攻势,第13师团在桂林战役里占了机场,捞了点面子。可这些小胜压根扭转不了大局,日军在中国越打越僵。1945年日本投降,第13师团散伙,士兵要么回国,要么被抓。 荻洲立兵呢,1939年3月9日离开第13师团,去带第六军,跑去打诺门罕事件。那次跟苏联干仗,输得稀里哗啦,第六军差点全军覆没,这事儿还把日本战略推向太平洋。1940年他退役,开了个体育用品店,低调活着,1949年12月22日死了,65岁。

0 阅读:74

猜你喜欢

诺言卿史录呀

诺言卿史录呀

一样得事件,不一样得角度去说,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