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陈可辛投资3亿筹拍《投名状》,刘德华片酬1600万,金城武思忖后,觉得不应

娱记烂番茄 2025-08-07 10:26:08

那年,陈可辛投资3亿筹拍《投名状》,刘德华片酬1600万,金城武思忖后,觉得不应超刘德华,便要了1200万,徐静蕾则表示:“钱无所谓,给200万即可,”   2006年春天,导演陈可辛迎来了职业生涯的一次重大挑战,多年拍摄文艺片的他,突然决定跨界尝试战争题材,他看中了一个历史上的真实案件——“刺马案”,想把它拍成一部古装战争大片,他给这部电影起了个名字,叫《投名状》。   这个想法一开始并不被看好,熟悉他的人都知道,陈可辛擅长的是细腻的情感刻画,而不是刀光剑影的战场厮杀,投资方对他的转型并不放心,甚至产生了撤资的念头,项目眼看着就要搁浅,直到李连杰看到了剧本。   李连杰当时正是亚洲最炙手可热的动作明星,他看完剧本后,觉得这个故事有深度、有张力,值得一演,于是他不仅答应出演主角庞青云,还主动参与筹资,帮陈可辛把项目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据说,这部电影的总投资接近三亿元,其中相当一部分是李连杰亲自帮忙拉来的。   有了资金,接下来就是演员阵容的组建,陈可辛想做的是一部男主戏,三位兄弟的情义与背叛是故事的核心,他希望找来三位有实力又有票房号召力的演员,刘德华、金城武和徐静蕾先后被邀请参演。   刘德华的加入比较顺利,他片酬1600万,虽然远不及李连杰的1亿元高价,但也展现了他对这部作品的支持,金城武的情况就复杂得多,他一向不演古装片,不喜欢和其他男演员平分主角光环,也不愿意去拍摄条件艰苦的电影,而《投名状》恰恰包含了这三点,陈可辛花了整整两个月时间,才终于说服他出演姜午阳一角,金城武也很尊重前辈,他决定自己的片酬不能高于刘德华,最后定在1200万。   女主角方面,陈可辛找来了徐静蕾,她没有太多要求,甚至直接表示只要给个200万就可以,她知道自己不是这部戏的主角,能参与这样的大制作,对她来说已经是机会。   演员阵容强大,资金也基本到位,拍摄终于可以启动,可真正开拍后,问题接二连三,陈可辛虽然是经验丰富的导演,但这是他第一次处理大规模战争场面,拍摄节奏慢,现场调度复杂,剧组进展远不如预期。   压力很快压得陈可辛喘不过气,他甚至中途放下工作,逃回香港,在家闭门不出,那段时间他情绪低落到极点,连饭都吃不下,后来在家人和朋友的劝导下,他才重新回到片场。   为了补足他在动作场面的不足,剧组请来了著名动作导演程小东,战场戏份由他主导,调动十五位副导演,六台摄影机同时工作,才慢慢把拍摄进度拉了回来,最具规模的“舒城大战”场面,光是拍摄就花了数周时间,影片最终呈现出二十分钟的大战,镜头视角多变,场面壮观,一度成为影迷津津乐道的经典一幕。   剧本方面,《投名状》历经十几稿修改,九位编剧参与创作,包括陈可辛本人,一边拍摄一边改剧本成了常态,每天收工后,导演和编剧们还要继续讨论剧情走向,调整人物关系,这种高强度的创作模式,几乎让整个团队都绷到了极限。   这部影片改编自“刺马案”,但为了避免与之前的影视作品雷同,陈可辛对原本的人物关系进行了大幅调整,人物名字全部更换,情节也经过重新编排,庞青云、赵二虎和姜午阳三人从义结金兰到反目成仇,背后牵扯的不止是战场上的胜负,更是权力、情感与信仰的拉扯。   拍摄完成后,影片进入审查阶段,因为片中战争场面太过真实,部分镜头过于血腥,尤其是姜午阳被凌迟的那一段,最终没能通过审核,原片时长126分钟,上映版本被删减至110分钟,整整剪掉了16分钟内容,许多观众看完电影后觉得剧情跳跃、人物动机不明确,其实就是因为删减影响了连贯性。   尽管如此,演员们的表现仍然可圈可点,李连杰在片中收起了惯有的打星形象,转而塑造一个深沉、矛盾的角色,他也凭借这个角色获得了香港金像奖最佳男主角,圆了多年来的影帝梦,刘德华饰演的赵二虎则充满血性,是影片中最具江湖气息的人物,金城武的姜午阳虽然戏份不多,但情感线复杂,是推动剧情走向的关键角色,徐静蕾饰演的莲生,则在乱世中展现了女性的柔情与隐忍。   2007年年底,《投名状》正式上映,首映当天票房不错,但随着时间推移,增长乏力,影片最终在内地收获2.6亿元票房,全球总收入4288万美元,距离回本还差一截,虽然票房不理想,但影片在业内获得了高度认可,在当年的香港金像奖上,《投名状》拿下八项大奖,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等重磅奖项。   这部电影后来被不少人重新审视,虽然上映初期反响平平,但随着时间推移,它反而成为同类题材中的佼佼者,在战争片稀缺的几年里,《投名状》凭借精良的制作、深刻的主题和演员的全情投入,被越来越多的影迷认可。   信息来源:《投名状》演员片酬曝光李连杰身价一亿最贵.扬子晚报

0 阅读:805

猜你喜欢

娱记烂番茄

娱记烂番茄

谢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