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卫立煌乘坐飞机来到了葫芦岛,见面之后,杜聿明询问道:“我不是让你一人

历史趣闻挖掘机 2025-08-07 10:36:07

1948年,卫立煌乘坐飞机来到了葫芦岛,见面之后,杜聿明询问道:“我不是让你一人来吗?你怎么带了这么多人呢?”

那年深秋的沈阳城里阴云密布,东北战场的硝烟已经飘到了东塔机场,蒋介石派来的最后一架飞机停在跑道上,引擎发出焦躁的轰鸣声。

东北剿总总司令卫立煌带着三十多名亲信直奔停机坪,皮鞋踩在碎石路上发出细碎的声响,前来接应的杜聿明望着黑压压的人群,眉头拧成了疙瘩——老蒋的电报里明明写着只接卫立煌一人。

机舱门关上的瞬间,远处传来解放军炮火的闷响,挤得沙丁鱼罐头似的机舱里,副官老张的公文包卡在了座椅缝隙里,参谋长的军帽被挤掉在地上。

谁也没心思捡,所有人的眼睛都盯着舷窗外越来越小的沈阳城,卫立煌摸了摸中山装口袋里的怀表,那是十年前朱韵珩送的生日礼物,表链已经被摸得发亮。

南京总统府里的蒋介石接到电报时,青花瓷茶盏在地上摔得粉碎,侍从室的人都知道,委员长最恨部下违抗命令。

卫立煌前脚刚到北平,撤职查办的命令后脚就追来了,傅作义倒是讲义气,把西山脚下一处僻静院落拨给他住,院墙外日夜晃悠着戴礼帽的陌生人——明眼人都晓得,这是军统的盯梢。

被软禁的日子像钝刀子割肉,卫立煌每天在院子里打八段锦,看着梧桐叶子一片片落光,转机出现在1949年元旦后,代总统李宗仁突然撤走了所有岗哨。

卫家厨房的老王头悄悄递话:"广州来的船今晚靠码头。"深更半夜,卫立煌裹着棉袍翻出后院矮墙,黄包车夫帽檐压得低低的,车杠上挂着半旧的藤箱。

香港的寓所成了新的牢笼,铜锣湾的茶餐厅里,戴墨镜的客人总在翻看《工商日报》;楼道里送牛奶的小工,裤腿下露出半截枪柄。

最惊险的是老友杨杰遇刺那天,卫立煌刚和他喝完早茶分手,报童扯着嗓子喊"民主人士横尸街头"时,他正站在弥敦道的骑楼下,冷汗把衬衫后背浸透。

转年开春,邮差送来封没有落款的信,信纸上是熟悉的颜体字:"北国春早,故人可归。"

卫立煌把信纸凑到台灯下细看,水印里隐约显出五角星图案,除夕夜的爆竹声里,两个黑影翻过后巷的围墙。

接应的黑色轿车穿过九龙塘,七拐八绕停在油麻地码头,汽笛声中,卫立煌望着维多利亚港的灯火渐渐模糊。

广州码头上,穿中山装的干部握着他的手直摇晃,北上的专列经过长江大桥时,卫立煌盯着窗外看了整宿。

搬进东四胡同那天,街道主任送来两盆君子兰,卫立煌摸着新发的户口本,突然想起二十年前在镇江初见朱韵珩的场景。

窗外的鸽哨声里,收音机正放着《歌唱祖国》,小孙女趴在他膝头学写"卫"字,院里的枣树抽了新芽,春天真的来了。

0 阅读:80

猜你喜欢

历史趣闻挖掘机

历史趣闻挖掘机

历史趣闻挖掘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