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结束后,40军的特级功臣徐长富突然就消失了,他去了哪里?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58年秋天,在北京的一场国宴上,一个身材不高、穿着整齐的英雄引人注目,他是抗美援朝战争中赫赫有名的特级功臣徐长富,那天,国家领导人亲自向他举杯致敬,宾客云集,掌声雷动,气氛热烈。 这一刻,属于英雄的荣光仿佛达到了巅峰,但谁也没有想到,从这场酒宴之后,关于徐长富的任何消息,就像被风吹散在了空气中,再也找不到踪影。 人们都知道他是吉林东辽人,1947年参军入伍,抗美援朝爆发后,他被编入志愿军40军119师355团,担任8连1班的班长。 战场上的他,不靠身材,不靠背景,只靠胆识与本事,从第二次战役开始,他一次次出现在最危险的地方,布雷、侦察、坚守阵地,每一件事都干得干净利落。 在一次执行布雷任务时,他带着战士们刚刚埋好几颗地雷,就被敌人一股突袭部队包了饺子,他没有慌张,而是冷静地利用地形和提前布置好的雷区,把身上带的手榴弹和地雷用到了极致。 敌人逐渐逼近,他趁夜色反复穿梭于树木和石头之间,一边埋雷,一边寻找反击时机。 等敌人靠得差不多时,他在一个土坡后头一枪击中地雷,伴随着连续的爆炸声,地上的敌人倒了一大片,随后,他从山沟顺势撤离,回到连队时身上连皮都没破一点。 还有一次,在第三次战役进行期间,他带着战士们执行侦察任务,走进了一片密林,密林像个天然的迷宫,一行人很快失去了方向。 正在四处摸索时,他们远远看到前方有亮光,悄悄靠近一看,是一小股敌军正围着火堆宿营,情况危急,敌人数量不少,一旦惊动,对方开火就是一场恶战。 徐长富沉着冷静,果断让翻译高声喊话,说这房子四周埋满了炸药,谁敢动就会一起被炸上天,敌人一听,顿时慌了神,扔下武器,举手投降,他带着18名俘虏安全返回,这事在连队里成了传奇。 最惊险的一次,是第四次战役中的高地防守,敌人连续几次强攻,连队奉命撤退,为了掩护主力,他主动请缨留下断后。 他带着班里的9个弟兄,在725高地的阵地上坚守了五个小时,炮弹像雨点一样砸下来,他们从一个弹坑滚到另一个弹坑,子弹打光了,就拾起敌人扔来的手榴弹回敬回去。 到最后,弹药用尽,他拿出仅剩的两颗反坦克手雷,瞄准敌人最密集的位置扔了过去,炸开了一个突破口。 他一边大喊让机枪组撤退,一边自己顶住敌人追兵,直到最后才趁着烟雾掩护逃下山来,这一战,他一个人就放倒了几十个敌人,为连队的撤离赢得了时间。 因为这些战功,他获得了特级功臣的称号,还被授予一级战斗英雄,连朝鲜政府都给他发了三级国旗勋章。 这些勋章和荣誉,他从没当作炫耀的资本,只是随手收进抽屉,就像农民收起一把锄头,继续过平常的日子。 战争结束后,徐长富随着部队回国,一开始参加了几次英模表彰活动,出现在一些官方的会议和合影中。 但从1958年国宴之后,关于他的一切信息都停了,在地方志中找不到他的名字,退役军人名册里也没有他的位置。 人们只能从只言片语里猜测他可能去过哪里、干过什么,但没有人能说清,他就像一滴水,悄无声息地渗进了土地里。 有一种说法是他转业成为一名公安干警,在某个城市里默默工作了一辈子,但这个说法没有文件,没有照片,也没有家属出面证实。 一些人甚至怀疑他是否因战争留下严重创伤,被长期安置在某个不公开的疗养机构中,还有人觉得他也许执行过某种保密任务,被特别处理,身份从此被隐藏,但这些都只是猜测,没有一个是被证实的。 反而是他的沉默本身,成了一个更令人敬佩的存在,他不是为了被人记住才去战斗,也不是为了荣誉才去拼命。 在他看来,打仗是为了国家,为了兄弟,打完仗就该过普通人的日子,他没有接受采访,没有参加纪念活动,没有回忆录,只留下那些战友口中的只言片语。 当人们在今天回头看那个年代,会发现真正的英雄,大多选择沉默,他们把荣誉藏进抽屉,把记忆留在心里,然后扛起锄头,重新走进人群。 他们不在乎有没有人知道自己的名字,也不在乎有没有人记住那些战场上的瞬间,他们在意的是,当国家需要时,他们站出来了。 徐长富,就是这样一位英雄,他的名字如今或许不会出现在历史教科书里,也不会在公园里有雕像,但在那些曾与他并肩作战的人心中,他一直都在。 也许他真的已经离世了,也许他一直就在某个村庄默默地生活过几十年,无人打扰,但无论他身在何处,那个曾在战场上舍命冲锋、用智慧击退敌军的班长,早已用实际行动告诉了我们什么叫真正的英雄。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源:中国吉林网——徐长富:抗美援朝战场上的英勇战士
抗美援朝结束后,40军的特级功臣徐长富突然就消失了,他去了哪里? 麻烦看官老
如梦菲记
2025-08-07 15:17:53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