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年前大移民:遍布海内外的几千万广府人,七成来自这个地方 说起岭南的开发,就

文山聊武器 2025-08-07 18:29:48

800年前大移民:遍布海内外的几千万广府人,七成来自这个地方 说起岭南的开发,就绕不开张九龄这个人。他生在唐代678年,韶州曲江一个普通人家。从小聪明,七岁就能写文章,十三岁那篇《鹪鹩赋》让当地刺史刮目相看。三十岁进士及第,进朝廷当校书郎,一步步升到秘书少监、集贤院学士。开元四年,他请假回乡,看见大庾岭道路难走,行人苦不堪言,就上书皇帝建议开路。朝廷批准,他亲自领工匠上山凿道,修出一条宽一丈、长十多公里的梅关古道,连接赣江和北江。这条路用了1200年,直到民国铁路通车才淡出。宰相位子上,他反对安禄山升职,但没被听。开元二十八年贬到荆州,740年去世,享年63岁。他的诗如《感遇》流传,影响深远。 梅关古道一通,岭南跟中原连得更紧。张九龄的贡献不小,让后来移民南下方便多了。北宋末年,金军打来,靖康之变后中原乱套,大批汉人南逃。先到太湖流域,金兵追到江西南昌,又逼他们翻越大庾岭进广东。隆祐太后领队从洪州到赣州,护卫从万人剩不到百人。皇帝下诏不拦着,大家挤在古道上,过了梅关暂住南雄珠玑巷。那巷子当时繁华,商贾云集,货物堆积,是岭南第一个有烟火气的地方。南宋史料说,中原士大夫避难岭南的多。 南宋末年,元军灭宋,临安陷落。文天祥、张世杰拥小皇帝转战沿海,兵民20多万。1276年,元将攻南雄韶州,守将战死,先前移民二次南迁。顺北江用竹筏下行,规模数千人。珠三角当时荒滩多,他们选无主地落脚,筑堤开田。统计看,南雄保昌始兴二县人口从北宋2万余户减到元代1万余户,珠三角从唐1.2户每平方公里涨到宋4.8、元6.0。移民带中原技术,开发桑基鱼塘,变瘴地成良田。 珠玑巷移民传说流传广,说南宋苏妃或胡妃逃宫,藏南雄,败露后罗贵领33姓97户南迁。族谱记罗贵家15口,麦秀200多口。但学者考证,这故事无史实,是虚构。元代时,抗元失败者编来掩饰身份,得户籍。明代,珠三角民族冲突多,非汉族被汉化,大家借传说证明中原汉族血统。像台山甘氏,住瑶族地,改族谱说祖自珠玑巷避瑶民质疑。结果,180多姓氏自称后裔,珠玑巷成广府人原乡。 这些移民落脚珠三角后,融合本地,形成广府民系。强调团结,富建祠贫共祭,避免内斗。凭借中原文化,在科举经商占优,主导区域。原住民改族谱认祖源。散居海内外5000万广府人,七成自认珠玑巷后裔。巷子如今1.5公里,宗祠遍布,每年万人寻根。 从珠玑巷走出的名人不少,尤其晚清。容闳1828年生香山,首位耶鲁毕业生,推动清廷派留学生,参与维新,1912年逝世。康有为1858年生南海,办万木草堂,推动戊戌变法,变法败后流亡,1927年去世。梁启超1873年生新会,康弟子,办报宣传新思想,1929年逝世。孙中山1866年生香山,学医后革命,建兴中会,领辛亥革命推翻帝制,1925年去世。这些人族谱多溯珠玑巷,影响中国进程。

0 阅读:30
文山聊武器

文山聊武器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