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8月,原湖南军区司令的大儿子在执行任务时,中弹为国捐躯。战友们将他的遗体抬下阵地,组织做出决定:“将司令的大儿子敬移回京安葬。”司令得知消息,坚决表态:“把他就地安葬吧,让他和战友们永远在一起。 唐铎出生于1904年的湖南益阳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父亲开办蒙童书馆,让他从4岁就开始识字念书。11岁那年,他到长沙求学,先在方知小学,后转湖南第一师范附小,和任弼时同班,接受进步教育。家境穷困导致他一度辍学,回乡务农,但心怀抱负的他通过新民学会会员介绍,1918年加入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班,学习法语和技术。1920年,他乘船赴法,在蒙塔尔纪公学补习,并参与工学世界社活动。面对经济压力和遣返威胁,他加入请愿队伍,涌向公使馆要求补助。回国后,他南下广州,进入大元帅府航空局实习,目睹孙中山夫妇出席飞机试飞。1924年加入国民党,入军事飞机学校学习。次年,他奉派赴苏,在莫斯科空军学校习初级飞行,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后掌握多种战机技能,被授苏军中尉军衔,1930年转入联共。期间,他参与莫斯科阅兵空中飞行,考入空军工程学院。1938年遭短暂羁押,后获释继续学业,1940年获红星勋章。这些经历让他从文弱书生转变为技术过硬的军人,积累了丰富航空知识,为后来贡献打下基础。 苏德战争爆发,唐铎上前线,任强击航空兵团副团长。1944年明斯克战役,他率24架伊尔-2机超低空出击,遭遇敌机时指挥击落两架,抵达战场分队轰炸敌坦克集群,用反坦克弹和火箭摧毁数十辆,获列宁勋章。东普鲁士战役,他单日飞六次,未被击落。这些战绩让他成为唯一在国外立功的中国将军,回国前获得多项苏联勋章。新中国成立后,1949年刘亚楼访苏忆及他,促其1953年归国,任军事工程学院空军工程系主任,筹建多个专业。1955年授空军少将衔。1964年调辽宁大学副校长,主管体育和冤案平反。他始终保持朴素作风,对家人要求严格,不准私用公物,不向组织提要求,鼓励子女自力更生。比如,一次大雨,他阻止司机用公车接孩子,让他们搭公共汽车回家,淋湿后还说经风雨才能成长。还有接待外宾时,自掏腰包买水果香烟,撕毁发票不报销,用工资减轻国家负担。这些小事体现他严于律己的本色,影响子女成长为有用人才,大儿子紧随父亲步伐参军报国。 1975年8月,唐铎大儿子唐江在云南执行边境突击任务时遭遇敌方大部队,陷入包围。他选择殿后掩护战友突围,打光子弹后中弹牺牲。后续部队赶到全歼敌人,战友找到遗体抬下阵地。组织决定将遗体移回北京安葬,以示敬意。唐铎闻讯后打电话给部队,表示儿子为国牺牲全家骄傲,建议就地安葬,让他长伴战友。这决定体现他视战友如家人的情感,避免特殊待遇,符合一贯原则。部队遵从,将唐江安葬在云南十四军陵园,与阵亡战友并排长眠。每年清明,战友后辈前来祭扫,摆放鲜花缅怀牺牲。这件事反映出唐铎对国家忠诚和对子女教育的延续,让人看到军人家庭的平凡担当。 唐江安葬后,唐铎继续投身空军建设和教育工作。陵园中,唐江墓碑刻记英勇事迹,成为后人教育基地。唐铎晚年任辽宁大学副校长,协助处理冤案,帮助师生恢复名誉。1980年当选政协辽宁省副主席,参与地方事务。1982年卸任领导职务,专注于家庭和回忆录撰写。1983年9月,他首次回湖南益阳故乡,参观儿时学校,与亲友重聚,讲述一生经历。11月20日在沈阳突发脑溢血,经抢救无效逝世,享年79岁。追悼会上,空军和地方领导致哀,表彰其贡献。遗体安葬沈阳,墓地简朴,体现一生作风。他的其他子女继承传统,从事国家事业。唐铎事迹载入史册,家乡建陈列馆,展示勋章和照片,教育后人。马拉松赛以其名举办,吸引千人参与,传承精神。这些后续发展显示他影响深远,不仅在军事领域,还延伸到家庭和社会。
1955年授衔时,志愿军军长回村种地不予授衔,朱老总大怒,不能没他。在经过多轮评
【1评论】【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