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女知青廖晓东,嫁给了一贫如洗的贫农。新婚夜,她递上一块肥皂,轻声说:“洗洗睡吧。”谁知,丈翻了个白眼,顺:“城里人真矫情。”下一秒,她脸上就多了一记巴掌。 廖晓东出生在革命烈士家庭,因为父母先后牺牲,她从小是由一位老红军带大的。 在养父母的教育下,廖晓东不但成绩好,人也有才情,原本是奔着当国家栋梁去的。 可在那个热血沸腾的年代,廖晓东的激情也被点燃了,她一心想着扎根农村,改变落后面貌,觉得自己不能躲在城市享清福。 养父母死活不让,可廖晓东却铁了心走了。 于是,她带着城里教育、城里礼仪、城里干劲儿,卷起袖子就进了三官庙村。 那地方穷得掉渣,山高路远、土地硬邦邦,可廖晓东从来没有丝毫的抱怨, 下地干活她从来不叫苦,挑水种田、样样来。村里人佩服她,以为她是来镀金的,没想到是真的“蹲下来”。 问题出在婚姻上。 在一次“忆苦思甜”的大会上,贫农卢兆东说:“我家三代光棍,我爷爷捡了我爸爸,我爸爸又捡了我,现在我30多了,还没成家!” 谁知,他话音刚落,廖晓东竟然站起来说:“我嫁你。”一屋子人瞬间都傻了。 知青们劝她清醒点,村民也觉得她是胡来,甚至县里都有人说“:这是感情问题,不能政治化”。 可是廖晓东咬死了这个决定,说人家不是贪财也不是无能,是社会耽误了他,她就要为这种人出头。 不久后,他们真的结婚了,可廖晓东真的没想到,这个婚姻不只是苦日子,更是灾难。 婚后卢兆东不仅不干活,还有家暴倾向,他一口一个:“你是我老婆,就该在家里”。 廖晓东依然无怨无悔,她不但包揽了所有家务,还在村里的学校担任老师,精心地教育孩子们。 后来她生下了两个孩子,可是丈夫没有丝毫的改变,而且态度更加恶劣,经常对廖晓东大打出手,导致她的身体越发虚弱。 她眼圈青了,胳膊淤了,从没抱怨,别人劝她离,她摇头,说“我选的路,再难也要走下去”。 两年后,她当了村小学的校长,组织孩子们识字读书,干得有模有样。 可是,大男子主义极强的丈夫确觉得她“丢人”,回家掀桌砸凳子,把她从屋里打到门口。 廖晓东依然吭声,次日依然坚持去教书,繁重的体力活和长期的精神压抑,最终摧毁了廖晓东的身体, 有一天,她在课上讲着讲着,突然就晕倒了,医生说,肝已经坏死,救不回来了。 1974年2月8日,廖晓东在医院走的,年仅27岁。那一年,她的儿子刚4岁,女儿还不到半岁。 县里为她开了追悼会,两千人自发赶来送别,乡亲们眼泪止不住,说她是“真的菩萨”,说她是“好人命短”。 而她曾誓言要守一辈子的丈夫,依旧坐在那间破土屋里,孤零零过日子。 那个曾被她“捧上天”的婚姻,只剩下他自己慢慢熬。 廖晓东的一生像极了那个年代无数个热血知青的缩影,她想改变世界,最后却被现实反噬。 可即便如此,她留下的学校、留下的孩子、留下的善意,成了那个村子最温暖的一笔。 有人说她傻,可换个角度看,她是一根火柴,明知自己会烧尽,也要点亮一点光。 她没能改变男人,却曾真心想改变命运。 这世上有些人的坚持,注定没有结果,可你也不能说他们错了。
此人军衔不好评,元帅、大将都可能,他说:苏联同职务是元帅“1955年3月15日
【1评论】【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