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在不论做出如何的对美妥协,什么开放金融,什么开国内市场,什么国有企业私有化,都不行!早晚会被美西方全面制裁! 大国之间的较量从来不是简单的讨价还价,从古希腊战争到美苏冷战,老牌强国和新崛起国家之间的矛盾很难靠单方面让步解决。 美国学者说的"修昔底德陷阱",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中国现在成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发展这么快,自然会改变现有的国际格局,这就是中美关系紧张的根本原因。 经济方面斗得最明显,美国打压华为、TikTok这些中国科技公司,表面说是市场公平,实际上就是怕中国技术超过他们,2022年,美国对中国技术出口的限制增加了139项,创了历史纪录。 中国在芯片、人工智能这些领域的进步,正是美国最担心的,所以光靠开放金融市场、让外国企业更容易进来,可能满足不了美国的要求。 台湾问题永远是中美关系最敏感的话题,美国不断卖武器给台湾,高层官员互访越来越频繁,这确实在挑战中国的底线,但要明白,美国在台湾问题上是"说一套做一套"——他们更想维持现状,而不是真的为了"台独"跟中国开战。 中国该怎么应对?我觉得要"软硬兼施",一方面要坚持改革开放,按自己的节奏来,过去5年,中国对外资的限制从93项减到了31项,自贸区增加到21个,这些自主开放的措施让经济更有韧性。 另一方面,在核心利益上绝不能退让,比如去年佩洛西窜访台湾后,中国马上在台海军演,还暂停了和美国的气候变化谈判,这就是明确划出红线。 其实现在全球联系这么紧密,中美完全"脱钩"对谁都没好处,2022年中美贸易额达到6906亿美元,创了新高,数据显示,疫情期间美国对中国的投资反而增加了,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让全面对抗不太可能发生。 面对复杂的中美关系,我觉得要避免两种极端想法:一是天真地以为让步就能相安无事,二是觉得"中美必有一战",大国博弈从来不是简单的选择题。 中国的优势在于巨大的市场、完整的产业链和越来越强的创新能力,与其纠结要不要满足美国的要求,不如把精力放在提升自己的实力上,德国总理带豪华商业代表团访华,就是看中了中国市场的不可替代性。 在台湾问题上,要分清美国的真实意图,反应过度可能中计,太软弱又会让人得寸进尺,中国现在的做法就很聪明:既做好军事准备,又继续推动两岸经济文化交流,这就是"软硬兼施"。 最重要的是,中国的发展道路要自己掌握,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政策选择要根据自身发展需要,而不是被外人牵着鼻子走,金融开放、市场准入这些措施,应该是中国经济发展到新阶段的内在要求,而不是被美国逼的。 中美博弈是场持久战,在这个过程中,保持清醒头脑,不被情绪左右,专心做好自己的事,才是最好的应对策略,毕竟大国竞争的输赢,不看一时得失,而要看谁能给本国人民和世界带来更好的发展前景。
中国,现在不论做出如何的对美妥协,什么开放金融,什么开国内市场,什么国有企业私有
子辰话世
2025-08-08 11:15:26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