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英雄机长刘传健拯救上百个生命,被奖励500万元,然而她的妻子却没有一丝喜悦,反而在采访中表示:希望民航再没有英雄出现……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2018年5月14日早上,川航3U8633航班从重庆起飞,航线通往拉萨,飞机进入巡航高度时,驾驶舱突然发生了严重故障。 右侧风挡玻璃在9800米的高空爆裂,副驾驶瞬间被吸出大半个身体,座舱内外压力骤变,气温骤降至零下四十度,座舱里充满呼啸的强风,仪表失灵,自动飞行系统失效,飞机开始剧烈颠簸。 驾驶舱内,一切像是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风挡爆裂带来的冲击撕裂了正常秩序,仪表盘的指针疯狂摆动,自动驾驶功能中断,温度低到足以冻伤皮肤。 氧气面罩被风刮得乱晃,任何声音都淹没在尖锐的风噪中,整个飞机像失去了方向的铁壳,在空中摇摆,毫无依靠。 机长刘传健此时只能依靠手动操控飞机,他的左手稳稳控制操纵杆,右手摸索着戴上面罩,尽管寒气刺骨,依然保持着对每一个动作的精准控制。 在没有自动系统支撑的情况下,他只能凭借多年的飞行经验判断高度、速度和姿态,他的身体在极度缺氧与剧烈冷风的双重折磨下近乎麻木,手掌已经失去知觉,却依旧没有松开控制杆。 在这样的高空中,任何操作失误都可能导致灾难,飞机下方是绵延不断的山脉,没有自动导航,只有依靠肉眼和直觉判断位置与方向。 每一次转向和降落的姿态调整,都必须把握得极其准确,整个过程中,刘传健和副驾驶用默契配合守住了飞机的稳定,他们没有语言交流,靠眼神、动作与经验完成了这场没有退路的操作。 从风挡破裂到飞机平安落地,整整持续了三十多分钟,这是一次极其艰难的飞行,刘传健在超负荷的状态下坚持到最后一刻。 直到飞机稳稳降落在成都双流机场跑道上,才算真正结束了这场生死较量,机舱一片寂静,紧接着是掌声和哭声交错响起,所有人知道,他们活下来了。 那一天,川航3U8633上的全部乘客和机组人员都平安返回地面,仅有三人受了轻伤,这起事件在国内外引发广泛关注,被国际民航组织认定为极其罕见的成功备降案例。 刘传健被称为“英雄机长”,各大媒体相继报道他的事迹,他和机组成员获得了500万元的奖励,也收获了无数掌声。 但在人们还沉浸在这场奇迹的余波时,有一个声音显得格外特别,刘传健的妻子邹函,在庆功宴上眼眶泛红,她的回应让现场很多人沉默。 她说自己希望将来民航再没有英雄,这并不是对丈夫成就的否定,而是一种深切的祈愿。 她是一名航空管理专业的教授,深知飞行安全背后的体系与风险,那天她正在杭州带学生比赛,当她看到新闻时,第一反应不是惊慌,而是对丈夫能力的信任。 可在电话始终占线的十几分钟里,她内心的担忧无以言表,即便如此,她还是尽力镇定地完成了带队工作,等丈夫回电时,她才真正松了一口气。 直到她踏上返回重庆的飞机前,仍把这起事故当作一次普通的突发事件,可手机里的新闻推送不断涌来,她这才意识到,丈夫经历的是一次罕见且极端的险情。 事故发生后的一整天,她几乎没合眼,应对着来自各方的询问与关注,尽管人们用英雄的光环来形容刘传健,她心里更多的是不安与疲惫。 她更清楚,今天成为英雄的人,明天依然要面对无数次起飞和降落,而每一次飞行,不论是否出现在新闻里,都藏着无数不可预知的风险,如果一个行业只能靠“奇迹”保住安全,那是所有人都不愿面对的隐患。 飞机落地那一刻,全员生还,这的确是一场奇迹,但民航的最高理想,从来不是创造奇迹,而是让飞行变得平凡。 每一个从事民航工作的人,都在用默默无闻的努力守护这种平凡,从塔台到维修,从乘务员到飞行员,每一个环节,每一个人,都在承担责任。 刘传健继续留在飞行岗位上,后来成为教官,反复教学生们如何处理特情,他常说的那句话,没有什么神奇的天赋,只有反复练习过多少次。 他的愿望也是妻子的愿望:希望所有的训练都永远用不上,所有的飞机都能安然落地。 这场事件过后,行业加强了对风挡玻璃的检查频率,完善了飞行员的应急训练机制,人们或许不会注意到这些变化,但正是这些不被看见的细节,构成了天空中最坚固的安全网。 安全,是民航最沉重的承诺,它不是一个名字,也不需要传奇,它是一架架飞机准点起飞、平安降落,是每一个旅人在机场拨出的那通报平安的电话。 刘传健的名字值得被记住,但更该记住的,是民航系统背后的每一双手,是那些努力让“没有事故”成为常态的人,每一场平安,才是真正的奇迹。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源:中国日报网——“英雄机长”妻子:希望民航不要有英雄出现
2018年,英雄机长刘传健拯救上百个生命,被奖励500万元,然而她的妻子却没有一
如梦菲记
2025-08-08 11:17:39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