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4年,胡适向妻子江冬秀提出离婚,江冬秀对着胡适说:“离婚可以,我先把两个孩

文史充点站 2025-08-08 12:22:26

1924年,胡适向妻子江冬秀提出离婚,江冬秀对着胡适说:“离婚可以,我先把两个孩子 s 掉。”胡适被吓得再也不敢提离婚。 17岁的胡适在上海中国新公学读书,母亲冯顺弟托人给他定了一门亲事,对象是安徽绩溪的江冬秀。 当时江冬秀14岁,不识字,还裹着小脚,两人按照传统订了婚,但胡适随后就去美国留学了,这一走就是7年。 1915年,胡适在康奈尔大学读书时,在日记中写道:“我此时最恨的是我的婚约。”他开始思考要不要退婚,但同年母亲来信,说江冬秀已经等了他7年,如果退婚会让女方没脸做人,胡适只好打消了这个念头。 在美国期间胡适认识了画家韦莲司,两人经常一起看戏、聊天,感情越来越深,韦莲司还画了胡适的肖像送给他。 1917年胡适博士毕业准备回国时,韦莲司向他表白,但胡适想到家里的婚约,最终选择了回国结婚,同年12月胡适和江冬秀在绩溪老家举行婚礼,婚后胡适去北大任教,江冬秀留在老家照顾婆婆。 新婚不久胡适就发现夫妻两人几乎没有共同话题,江冬秀不识字,对他的学术工作完全不理解, 1919年,胡适在北大开始提倡白话文运动,但回到家里他和妻子还是用安徽方言交流,日常生活还是很传统。 1920年,胡适的表妹曹诚英来北京协和医学院读书,两人从小一起长大,有很多共同回忆,曹诚英受过新式教育,能看懂胡适的文章,还能跟他讨论学术问题,胡适很快被这个才女吸引了。 1923年,曹诚英因病休学,胡适经常去看望她,两人的关系越来越亲密,江冬秀知道这件事后,带着儿子从老家赶到北京,她在胡适面前大哭大闹,威胁要自杀,胡适夹在妻子和表妹之间左右为难,最终他选择了妥协,结束了和曹诚英的关系。 1924年,胡适第一次正式提出离婚,但江冬秀坚决不同意,说如果离婚她就没法活了。 胡适的母亲也不支持儿子离婚,她说江冬秀守了这么多年,如果现在被抛弃,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面对家庭压力,胡适最终放弃了离婚的想法,但从此他和江冬秀的关系变得更加疏远。 胡适经常住在北大的宿舍里很少回家,即使回家也是各睡各的房间,基本不交流,胡适担任驻美大使期间,江冬秀留在国内,两人分居的时间越来越长。 从表面看胡适和江冬秀的婚姻维持了几十年,但知情人都知道,这是一段名存实亡的婚姻。 胡适曾经在日记中写道:“我这一生最大的错误,就是听从母亲的话结了婚。”这句话反映了他内心的痛苦。 这段婚姻也影响了胡适的学术成就,有学者认为如果他能有一个理解自己的妻子,可能会在学术上走得更远。 但另一方面这段不幸的婚姻也让胡适更深入地思考中国社会的问题,他对女性教育和婚姻自由的关注,部分来源于自己的经历。 现在看来胡适缺乏果断的决心,如果他能像鲁迅那样坚决抵制包办婚姻,或许会有完全不同的人生。 但我们也要理解他的难处,在那个时代,孝道观念还很强,违背母亲的意愿是很严重的事情,你觉得胡适当年应该怎么选择?在传统和个人幸福之间,哪个更重要?   信源:感动胡适的三块银元:或推动其接受蒋介石任命. 中国新闻网

0 阅读:19

猜你喜欢

文史充点站

文史充点站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