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年,张宗昌想枪毙一个逃兵,写手令时“毙”字不会写,就想改成打200军棍。

历史探花 2025-08-08 13:25:33

1921年,张宗昌想枪毙一个逃兵,写手令时“毙”字不会写,就想改成打200军棍。但棍字也不好写,张宗昌笑了:要不还是把你放了吧。逃兵也没想到,因为张宗昌是“文盲”,自己捡了一条命。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山东地面上有个叫张宗昌的军阀头子,这人一辈子干的事比戏台子上的大花脸还热闹。

要说他的出身,那真是穷得叮当响,小时候给地主家放牛,牛跑了挨顿毒打,饿得前胸贴后背跟着闯关东的人流往东北跑,怀里就揣着二十个鸡蛋当盘缠。

到了关东地界,这小子倒是混出些名堂,修铁路的活计干了几年,愣是练出一手打枪的绝活,还学会了几句俄国话。

后来在东北军里混日子,靠着敢打敢拼的劲头,硬是爬到了奉系军阀头把交椅的位置。

要说这世道也真有意思,一个半文盲的放牛娃,最后竟成了手握重兵的"山东王"。

这人最招人乐的地方就是爱装文化人,自己斗大的字认不了一箩筐,偏要学人家写诗。

他那诗写得能把教书先生气乐了,什么"远看泰山黑糊糊,上头细来下头粗",这哪是诗啊,跟小孩顺口溜似的。可人家自己觉得挺美,见人就显摆自己的"诗作"。

当了山东土皇帝后,张宗昌头件事就是折腾教育,把原来的山东大学重新开张,请来前清的老状元当校长。

没过几个月又嫌人家管得不好,非要自己当校长,您说一个大老粗管大学,这不是拿擀面杖当笛子吹——找不着调么?

不过要说他干的正经事,倒是主持印了批《十三经》,听说还是历代印得最讲究的版本。

当然序文是让手下师爷代笔,他自己就照猫画虎描个签名。

要说张宗昌掌权的日子,那真是把山东老百姓坑苦了,他有三样不知道:不知道手底下有多少兵,不知道兜里有多少钱,不知道家里有多少老婆。

手下人跟他汇报说养着几十万大军,他眼珠子一瞪:"才几十万?我看怎么着也得百八十万!"

搜刮钱财更是花样百出,把山东的税加了三四倍,自己开银行印票子,老百姓拿着这些票子去买米,早上能买袋面的钱,下午就只够买斤盐了。

娶老婆这事更荒唐,青楼里的姑娘他见一个赎一个,听说前后娶了得有上百房姨太太。

这些女人跟着他没几天就被撂在后院,赶上他高兴了还能送人。

有回老家亲戚来投奔,他正忙着打仗,随手写个条子"全抓执法处"。

等打完仗回来一看,亲戚全给关大牢里了。原来他把"派"字写成了"抓"字,闹了个大笑话。

不过要说最可乐的事,还得数他放跑逃兵那档子。

那天要枪毙个逃兵,写手令时卡了壳——"毙"字不会写。

改打二百军棍吧,"棍"字又忘了怎么写,最后这老兄自己乐了,跟手下说:"把这小子放了吧。"那逃兵做梦都没想到,自己这条命竟是让张大帅的文盲给救了。

别看张宗昌大字不识几个,写字倒挺讲究,他写的毛笔字比私塾先生还端正,没事就爱写个手谕到处贴,就为让人夸他字好。

有回记者上门采访,他听说人家是报社的,立马叫人往外撵。

原来前些年有个记者写他坏话,被他派人暗地里弄死了。

后来发现越不让报馆开张,街面上传的闲话越多,这才松了口让报纸重新印,不过暗地里派了不少探子盯梢。

从云南运来的烟土在他手里转个圈,价钱能翻十倍,这些钱大多被他吃喝嫖赌糟蹋了,听说有次在天津卫赌钱,一晚上输掉两座银楼。

老百姓日子过得苦,成批成批往关外逃荒,那景象比他当年闯关东时还惨。

要说这人也不是没干过好事,重开山东大学算一桩,虽说他自己当校长闹了不少笑话,但到底给读书人留了个地方。

印《十三经》这事虽说为了充门面,可也让不少老学究有了饭碗。不过这些和他造的孽比起来,就跟往大海里撒把盐——尝不出咸淡。

最后这混世魔王的结局倒是大快人心,让仇家派人在火车站打了黑枪,连中七枪当场毙命。

他手底下那几十万大军转眼就被别的军阀吞并,攒下的金山银山也被瓜分得干干净净。

要说这人一辈子,就像他自个儿写的歪诗,看着热闹其实荒唐,末了落得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0 阅读:76
历史探花

历史探花

感受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