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一男子在兰州火车站等车,旁边无意间走过来一名警察,两人对视一眼后,警察感觉不对劲,刚要掏出警官证例行询问,男子瞬间从腰间拔出上膛的手枪,对着警察脑门就要摁下扳机......
那年夏天,兰州火车站人头攒动,三十七岁的民警程鹏像往常一样在站前广场巡逻,灰蓝色制服被汗水浸得发黑。
这个西北交通枢纽每天吞吐着南来北往的旅客,也成了各类犯罪分子眼中的"黄金通道",程鹏在这块地界干了十二年,光是被他亲手送进监狱的毒贩就有二十多个。
那天下午三点多,程鹏注意到候车厅柱子旁站着个穿灰衬衫的男人,这人看着三十出头,手里攥着个鼓鼓囊囊的帆布包,眼睛总往检票口瞟却不过去。
程鹏刚往那边挪了两步,灰衬衫突然转身就往厕所方向钻。这动作让老警察后脖颈子发紧——跑得这么急,八成心里有鬼。
程鹏加快脚步跟上去,右手习惯性摸着腰间的64式手枪,厕所门口飘着呛人的烟味,灰衬衫正蹲在洗手池边上假装系鞋带。
两人目光撞上的瞬间,程鹏看见对方瞳孔猛地收缩,左手往腰间摸去,说时迟那时快,程鹏一个箭步冲上去拽住那人手腕,冰凉铁家伙的触感让他浑身汗毛都竖了起来。
"有枪!"程鹏扯着嗓子喊出来的同时,灰衬衫已经抡起枪管往他太阳穴上砸,两人扭打着撞翻垃圾桶,子弹擦着程鹏耳朵打在瓷砖墙上,炸开的碎碴子划得他半边脸火辣辣的。
闻声赶来的三个联防队员扑上来帮忙,四五个大老爷们在地上滚作一团,最后是程鹏死死掐住灰衬衫握枪的手腕,硬生生把枪口掰到朝天的位置。
后来审出来,这人是宁夏过来的毒贩子,帆布包里藏着两公斤海洛因。
那支54式手枪是从青海牧民家偷的,子弹顶在膛上就等着拼命用,程鹏脸上那道疤就是那天留下的,局里法医科的老张说再偏半寸就得聋只耳朵。
这事上了当年的公安部内部通报,火车站派出所集体记了二等功,其实对程鹏来说,这种玩命的场面早不是头一遭。
九五年追捕持枪抢劫犯,他开着212吉普连人带车翻进沟里;九七年端制毒窝点,差点被土炸弹掀飞的房梁砸成肉饼。所里年轻人给他起了个外号叫"程铁头",说他脑门上写着"命硬"俩字。
要说兰州火车站这块地界,当年真是龙蛇混杂,新疆过来的玉石贩子,青海窜过来的盗猎分子,宁夏的运毒马仔,还有全国各地流窜的扒手骗子。
程鹏他们每天要对付的不光是这些明面上的,还得防着那些揣着雷管要跟人同归于尽的亡命徒。
有回查获个装炸药的旅行包,后来排爆专家说里头掺着铁钉,真要炸了半个候车厅都得平。
不过真让程鹏后怕的还是2001年那个冬天,线报说有批从云南过来的"大鱼"要过兰州,他带着人连蹲三天三夜。
最后在货运站逮住两个背登山包的,拉开拉链全是黄澄澄的子弹,后来案子移交省厅,才知道这是往新疆运的军火,牵扯着境外恐怖组织。
那段时间程鹏家门口老有陌生面孔转悠,所长硬是给他派了俩武警当保镖。
二十多年过去,当年跟程鹏同期进公安的,有的升了处长,有的转行做生意,还有三个名字刻在了烈士墙上。
就他还在火车站派出所待着,每天带着新分来的警校生认人辨物。
有次省电视台来采访,问他怎么不换个清闲岗位,老程搓着手上冻疮说了句大实话:"这地界我熟,哪个旮旯能藏人,哪个时辰容易出事,闭着眼都能摸出门道。"
现在兰州站装了人脸识别系统,候车厅里360度无死角监控,但程鹏还是保持老习惯,每天早晚各绕车站转三圈。
他说机器再灵也识不透人心,那些眼皮子打颤的、走路顺拐的、没事老咽唾沫的,还得靠人眼来筛。
去年禁毒专项行动,他又带着徒弟在行李寄存处揪出个夹层藏毒的,缴获的冰毒够判那毒贩三回死刑。
站前广场新修的警务亭墙上,挂满了这些年缴获的凶器,从土制手枪到藏刀匕首摆了两大玻璃柜。
最显眼位置摆着当年灰衬衫用的那把54式,枪身上的撞痕还清晰可见。
程鹏每次路过都要瞅两眼,说这是提醒自己"活着就得把眼睁大"。他闺女去年考进警校,来信说毕业也要分来火车站,老程回信就写了八个字:好好吃饭,睡觉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