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4年,阎锡山31岁娶了一个14岁的小妾。结婚当晚洞房花烛夜,没想到阎锡山对小妾说:“你以后得改姓跟我原配姓,且要摆正位置,你只负责传宗接代,休想得到我半分温情。”小妾笑笑没说话,她年轻貌美不信赢不了人老珠黄的原配!
民国那会儿世道乱得很,山西这块地界却有个叫阎锡山的人物撑住了场子,这人在官场上摸爬滚打二十多年,硬是把山西管成了战火里的避风港。
可这山西王的家里头,倒是有出比打仗还热闹的戏码。
他十五岁就娶了大他六岁的徐竹青,新媳妇家里是当地有名的富户,陪嫁的箱子能装满三间房。
要说这徐竹青也是个能干的,白天帮丈夫伺候公婆,晚上还能打算盘算账。
阎家老宅的房顶漏了,她二话不说亲自带人上房补瓦;阎锡山在外头打拼事业,她把家里管得井井有条。
可就是有件大事愁人——成亲十几年,徐竹青的肚子始终没动静。
眼瞅着阎锡山三十多了,徐家老爷子坐不住了。
1914年冬天,老爷子领着个水灵灵的姑娘进了阎家大门。
这姑娘本姓许,是徐家远房亲戚的养女,刚满十四岁,徐老爷子当场拍板:"往后这丫头改姓徐,叫徐兰森,给阎家续香火!"
阎锡山当时正忙着操练新军,听说这事直摆手,最后还是徐竹青红着眼睛劝他:"总不能让阎家绝了后。"
洞房那晚,阎锡山对着新娘子撂下硬话:"往后你跟着原配姓徐,生完孩子就安分待着。"
小丫头咬着嘴唇没吭声,心里却憋着股劲——她年轻貌美,还怕斗不过个人老珠黄的正房?
要说这徐兰森肚子是真争气,第二年就生了大胖小子,接着四年又添了四个男娃。
可阎家规矩立得死,五个孩子都得管徐竹青叫娘,亲妈倒成了"姨妈"。
孩子们在正房跟前规规矩矩,背地里却总往徐兰森屋里钻。徐竹青面上装着大度,暗地里把孩子们的吃穿用度看得更紧了。
1930年中原大战吃了败仗,阎锡山带着徐兰森和两个儿子躲到大连。
外头兵荒马乱,家里倒过起了小日子,孩子们天天围着亲妈转,有天老二不小心喊了声"妈",这事儿就像捅了马蜂窝。
等阎家人回到山西老宅,徐竹青听说孩子改了口,抄起鸡毛掸子就砸窗户。
阎锡山护着小妾说了句"叫啥不是叫",气得徐竹青当天就搬去了太原城里的别院。
自打正房搬走,徐兰森算是熬出了头,五个儿子光明正大围着她转,阎锡山出门应酬也总带着她。
可好日子没过几年,徐兰森就病倒了,大夫说是常年憋屈闹的,肠胃绞着疼,脑袋里的血瘤子说破就破。
1946年腊月,这个给阎家生了五个儿子的女人,躺在病床上咽了气,终年四十八岁。
阎锡山晚年常念叨徐竹青,后悔当初不该偏心。
可太原城里的徐竹青早看开了,把心思都放在照看祖坟、接济穷亲戚上。阎锡山逃到台湾那会儿,她还守着老宅子,逢年过节照样给阎家祖宗上香。
要说这出大宅门里的戏,最苦的还是徐兰森,十四岁被送进阎家,生了五个儿子却没落着名分,活着时候跟正房较劲,死了连祖坟都进不去。
徐竹青虽说守住了正室名头,可到老身边没个知冷知热的人。
阎锡山倒是儿女双全,临了身边连个说体己话的都没有。
这三个人纠缠半辈子,到头来谁也没落下好,倒给山西老百姓添了不少茶余饭后的谈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