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8月24日,老舍投湖自尽于北京西城太平湖,在投湖自尽前,他特别舍不得自

历史探索者 2025-08-08 14:40:00

1966年8月24日,老舍投湖自尽于北京西城太平湖,在投湖自尽前,他特别舍不得自己最疼爱的孙女,在出大门前,他走到院子中间,把唯一的孙女小月叫出来,小月刚刚三岁,老舍郑重地向自己的孙女小月说:“和爷爷说再见”。这是他在世的时候说的最后一句话,是跟一个孩子说的,和孙女说完,他就离开了。

北京城西边的太平湖面飘着薄雾,8月24日清晨,有人发现湖里漂着个穿长衫的老人。

后来才知道,这是咱们老百姓最爱看《骆驼祥子》的老舍先生。

要说这位大作家最后的日子,还得从三年前那个下午说起。

那天老舍家院里梧桐树叶子哗哗响,三岁的小孙女正在玩布老虎。

老爷子站在台阶上看了好一会儿,突然招手让孙女过来。

小丫头蹦蹦跳跳跑过去,老爷子蹲下来摸着她的羊角辫,说了句"跟爷爷说再见"。

这话听着怪怪的,家里人都没往心里去,谁成想这是老爷子留给世人的最后一句话。

老舍本名叫舒庆春,打小命苦,他爹是满族正红旗的护军,可老舍才两岁爹就没了。

娘带着五个孩子住在小羊圈胡同,靠给人洗衣服缝补过日子。

街坊都说这孩子聪明,后来教会资助他念了师范,这才有了出息。

二十来岁就当上小学校长,写的文章在报纸上登出来,渐渐有了名声。

要说老舍最风光那会儿,还得数《骆驼祥子》出版的时候。

那时候北平城里拉洋车的都传着看这本书,说这舒先生把咱们穷人的苦处写绝了。

新中国成立后他更受重视,写的话剧《龙须沟》还得了政府表彰。

周总理亲自请他当北京市文联主席,逢年过节总要派人送点茶叶点心。

可这日子到六十年代就变味了,老舍想写新作品,可怎么写都不对劲。

有回在文联开会,他摸着胸口说现在写东西像胸口压着大石头。

私下里跟夫人念叨,说现在写十个字要删八个,剩下的还得改三遍。他最爱去的茶馆也不让去了,说是要改造旧风俗。

那年夏天特别热,老舍天天抱着茶缸在书房发呆。

有天半夜夫人听见书房有动静,推门看见他趴在桌上咳血,稿纸上染得通红。

要送医院死活不肯,说还有篇稿子没改完,其实那稿子早被出版社退回来三次,说是思想不够进步。

8月23日那天出事了,老舍被带到国子监批斗,回来时中山装皱得不成样子,脸上还带着伤。

家里人记得他那天特别安静,晚饭喝了半碗粥就回屋了。

半夜听见院门响,等追出去早没人影了,后来派出所的人说,老爷子在太平湖边坐了大半夜,兜里还揣着本《毛泽东语录》。

现在想想,老舍最后跟孙女说的那句"再见",里头藏着多少说不出的苦。

他那些没写完的手稿,后来在抄家时都被收走了。

听说有部写北京城变迁的长篇,光开头就改了十八遍,可惜现在连张纸片都没留下。

倒是他家胡同口修车的老王头记得清楚,说舒先生每天早上买豆浆都用蓝布包着搪瓷缸,说话从来不带脏字。

太平湖早些年填平修了地铁站,可老北京人坐车经过那站,总爱跟外地人念叨两句:"知道吗?这儿原来躺着位大文豪。"

纪念馆里摆着他用过的钢笔和眼镜,玻璃柜子擦得锃亮。

只是再没人见过那个要孙女说再见的老头,只剩书架上那些泛黄的小说,还在讲着老北京的故事。

0 阅读:0
历史探索者

历史探索者

历史是文化与智慧的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