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枪口对准了寂静的村庄,国民党如狼似虎,发誓要揪出藏匿的大人物! 生死关头,一位农妇竟对敌人高喊:“你们要找的人,在我家!” 更不可思议的是,26年后,这位村妇收到了特殊邀请,登上了象征最高荣耀的天安门城楼! 这背后,藏着怎样一场惊心动魄的生死抉择? 那一年,国民党在黄袍山布下天罗地网,搜捕红军领袖,形势万分危急。 毛主席恰好就在这片山区。 得益于早前在此地活动,他与当地百姓结下了情谊,对地形也了如指掌,情急之下,他闪身躲进了一户农家小院。 院子的主人是农妇黄菊喜,早年丧夫,独自拉扯几个孩子长大,生活艰难。 她对革命事业怀有朴素的热情。还有一个特别的原因,毛主席面容,竟酷似她自己的儿子。 这份天然的亲近感,加上对革命的信任,让伟人在危急时刻选择了她家藏身。 黄菊喜一见毛主席匆忙而至,立刻明白事态凶险。 她没有丝毫犹豫,迅速将他藏进屋内,低声叮嘱:“千万别出来!”自己则强压慌乱,走到院里继续干活。 很快,凶狠的敌人就闯进了村子。 他们威逼恫吓,把刀架在村民脖子上,要大家交出共党。 眼看一个孩子就要遭毒手,黄菊喜猛地冲了出来! 她悄悄告诉带队的军官:要找的人,就藏在她自己家里,敌人喜出望外。 在黄菊喜的指引下,敌人冲进屋子,抓住了一个酷似毛主席的男子,不由分说将他押走。 在村口,敌人残忍地杀害了这个人,直到这时,村民们才看清,倒在血泊中的,根本不是毛主席,而是黄菊喜的亲骨肉! 她用自己的儿子,换取了伟人的安全和全村暂时的平安。 敌人离去后,黄菊喜瘫倒在地,失声痛哭,心中是撕心裂肺的痛楚和深深的愧疚。 一位母亲在生死关头,用骨肉至亲的生命守护了革命的希望。 这份牺牲,沉甸甸地刻进了历史! 多年后,当黄菊喜登上天安门,这不仅是领袖的感恩,更是人民对一位普通农妇如山恩情的铭记。 她的选择,诠释了何谓大义,也让我们看到,革命的星火,正是被无数这样平凡而伟大的身躯托举,才得以燎原! (参考资料:【党史上的咸宁记忆】 英雄母亲黄菊妈) #黄菊喜##伟人故事# #人物#
此人军衔不好评,元帅、大将都可能,他说:苏联同职务是元帅“1955年3月15日
【4评论】【1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