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博导跳楼的事,删数据、转钱的细节一出来,谁看了不堵得慌。读了二十年书,工作才五年,就这么走了,太可惜。 网友猜来猜去,科研压力、职称压力、经费问题,这些在高校里不算新鲜事。见过不少老师,白天跑经费、带学生,晚上熬夜改论文,头发掉得比论文产出还快。可谁真把这些压力当回事?学校要成果,社会看职称,没人问一句“你撑不撑得住”。 他删实验数据,说不定是那些数据里藏着太多熬不下去的夜晚;给妈妈转钱,是最后想给家里留点什么吧。这些细节比死因本身更戳人——不是突然崩溃,是慢慢被压垮的。 现在说重视心理健康,多是挂在嘴边。真要做起来,要么是走形式的心理讲座,要么是没人敢用的咨询热线。毕竟在“出成果”面前,“情绪不好”总像件不值一提的小事。 这事儿哪是个例?不过是又一次把遮不住的问题摆出来了。等热度过去,该赶论文的还得赶,该跑经费的还得跑,就像老话说的“外甥打灯笼——照旧”,有什么用呢。浙大博士 博士生溺亡 浙大博士 浙大退学 浙江博导猝死 博导离世 浙江博士 博士退学日记
多个网友称,南京大学年轻女博导东思嘉系自杀近日,南京大学回应了该校33岁年轻女
【10评论】【6点赞】
白发三千丈
何苦? 99.99%以上的人都平庸的活的好好的啊! 活着,至少还可以给你父母端茶倒水虚寒问暖啊!
老百姓
命比什么都重要,撑不下去了就应该躺平
马钱子
压力哪个位置没有啊,你这意思是他的博士来得虚连完成科研项目的能力都没有吗?
用户11xxx33
这么多人都跟你一样承受压力,各种各样的压力,自杀的毕竟极少数,还是自己活得太绷着了,不放过自己怪谁?!弱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