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墓历经1700年为何始终无人敢盗? 盗墓贼的洛阳铲,穿透过多少帝王将相的陵寝,却在一座蜀汉丞相的坟前彻底失了锋芒。诸葛亮墓历经千年风雨,竟成盗墓史上一个罕见的“盲区”。 诸葛丞相临终的遗命,早为身后事定下清廉基调,而在他生前,已经对自己的家产做了清算,成都仅存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 这位权倾朝野的丞相在给刘禅的上表中坦荡剖白:“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馀帛,外有赢财。” 身死之日,丞相家中果然没有余财,如此薄葬,棺内仅容素衣之躯,金银珠玉一概全无,纵使盗墓贼撬开墓门,所得亦不过一具朽骨,何苦要冒天下之大不韪? 可是真正让盗墓贼望而却步的,是诸葛亮身后凝聚千载的精神所发出的无形威慑。 蜀汉朝廷破格为他立庙祭祀,身为臣子,享受庙宇供奉,诸葛亮是第一人,而诸葛亮的人格魅力,即使是敌人也无不敬佩。 蜀汉之后,不管是天家人臣,还是普通百姓,谁人不知孔明之名,从魏晋至明清,官方推崇与民间崇拜如江河不息,百姓奉若神明。 最震撼人心的实证,莫过于定军山墓园中那批静立千年的柏树,54棵古柏,相传象征武侯54载春秋,其中不少树龄竟真跨越了1700年光阴。 虽偶有枯死补栽,但整体森然如故,在燃料匮乏的漫长岁月中,百姓宁愿进入深山老林寻找木材,也不愿去折墓园一木。 连墓旁之树尚无人敢动分毫,更不要说长眠其中的丞相,此情此景,恰如民谚所叹:“树犹如此,人何以犯!” 究其根本,无人敢动诸葛亮墓穴的,一是墓中无利可图,二是世人心中敬畏如山。 即便过去千年,人们听到有人姓“诸葛”之时,不自觉的就会觉得这个人聪明非凡,可见诸葛亮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五丈原上的七星灯是灭掉了,但是诸葛武侯千载之后依旧熠熠生辉,1700年过去了,大家还是希望丞相能赢......
诸葛亮墓历经1700年为何始终无人敢盗? 盗墓贼的洛阳铲,穿透过多少帝王将
兽兽说历史
2025-08-08 20:40:00
0
阅读:42
吉祥汪汪
坊间有云:诸葛大名环宇宙[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