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7日的克什米尔上空,巴基斯坦飞行员按下发射钮的瞬间,霹雳-15E拖着尾焰刺破云层。181公里外印度空军引以为傲的"阵风"战机突然化作火球,雷达屏幕上的光点消失得比塔台军官的惊呼还快。中国军工手册上白纸黑字标着"最大射程145公里"的导弹,用实战数据撕碎了这份"谦虚"。 东京防卫研究所连夜更新的射程测算模型还在发热,《简氏防务周刊》主编已经抓着所剩无几的头发在办公室暴走。西方军工复合体精心构筑的"技术代差"叙事遭遇釜底抽薪——当洛马公司吹嘘AIM-120D的160公里射程时,没人告诉他们中国人的"标定数据"和"实战数据"是两套数学体系。山本一郎那篇檄文里漏说了关键点:这哪是欺诈?分明是东方智慧式的技术威慑。 珠海航展上笑得人畜无害的中国工程师早就埋下伏笔。霹雳-15E的主动相控阵雷达导引头在万米高空能捕捉到比宣传手册上小30%的雷达反射面,双脉冲发动机的燃料配比算法根本就没写在出口技术文件里。新德里要求法国达索公司解释为何"阵风"的SPECTRA电子战系统像瞎子那会儿,达索工程师正在疯狂翻找三年前珠海航展的监控录像——当时某个围着导弹转悠的"游客",现在看背影格外像成都611所的技术总监。 华盛顿智库CSIS最新报告用加粗字体警告:"我们评估中国军工存在系统性数据伪装"。五角大楼的将军们应该记得,上世纪80年代苏联人给SS-20导弹标注的射程,也比实际少了整整800公里。莫斯科和北京在这件事上达成了跨越时空的默契:让对手误判的标尺,往往比导弹本身更具杀伤力。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老外得知东大居然有八款六代机,心态崩了……印度网友心态最酸:印度行,你们也行?
【2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