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艾滋病遍地成灾,为何还有这么多人能够存活?南非总统曾说:“艾滋病有啥可怕的,洗个热水澡不就完事了!” 2000 年的约翰内斯堡贫民窟,12 岁的诺拉抱着发烧的弟弟在诊所外排队。帐篷里的医生摇着头说 “没药了”,她看着弟弟的皮肤一点点溃烂,直到气息微弱 。 那年南非每 10 个成年人里就有 2 个带艾滋病毒,总统的 “热水澡理论” 让抗艾药成了奢侈品,平均寿命跌到 47 岁。 突然想 “不能就这么死了”。2005 年,她带着 7 个病友闯进卫生部,举着写着 “我们要药” 的木牌,成了全国第一个公开身份的感染者。 转折出现在 2007 年。全球基金和美国 PEPFAR 计划砸下 20 亿美元,南非政府终于收起 “热水澡” 的荒唐言论,开始免费发放 ART 抗病毒药。 在索韦托镇的药房,护士每天要拆 1000 板药,领药的队伍从清晨排到日暮,有人拄着拐杖来,有人背着孩子来,药盒上的 “每天一片” 成了活下去的咒语。 最惊人的变化在数据里。2010 年南非接受治疗的感染者占比从 15% 飙升到 68%,到 2023 年,90% 的患者体内病毒被压制,预期寿命反弹到 62 岁,比低谷时多活了 15 年。 斯威士兰更狠,母婴阻断技术让新生儿感染率从 28% 降到 1.2%,现在医院的产科病房里,艾滋妈妈抱着健康宝宝笑的照片贴满了墙。 诺拉后来成了药房的志愿者,她教村民怎么吃药:“空腹吃会恶心,得就着玉米糊。” 她的手机里存着弟弟的照片,每次给人发药都会说:“要是当年有这药,他能活到现在。” 诊所的冰箱里堆满了长效针剂,打一针管两个月,比每天吃药方便,山里的村民骑三小时自行车也要来打。 汉尼的组织如今有 3000 名成员,她们戴着红丝带在集市上发安全套,用祖鲁语喊 “戴套不是羞耻,是爱自己”。 有次她遇到当年扔她衣服的邻居,对方红着脸递来红薯:“我家男人也在吃药,谢谢你当年没放弃。” 玉米地里的新坟越来越少,孩子们开始在曾经的隔离区踢足球。 现在的约翰内斯堡机场,广告牌上印着 “艾滋是慢性病” 的标语。来自中国的抗艾药生产线在德班投产,每片药成本降到 0.3 美元,药房的货架再也没空过。 诺拉的女儿在学校学 “防艾课”,知道病毒不会通过握手传播,回家会帮妈妈整理领药名单,稚嫩的笔迹在 “存活超过 10 年” 那一栏画满星星。 斯威士兰的 “芦苇节” 还在办,但少女们不再裸着跳舞,而是举着红丝带游行。国王的儿子带头去做检测,电视上直播他领药的画面,配文 “病毒不可怕,无知才可怕”。 汉尼在联合国大会上说:“我们活下来,不是因为热水澡,是因为有人敢说‘我需要药’,有人愿意给我们药。” 玉米熟了的时候,诺拉会带着药箱去村里。夕阳下,领药的人们排着队唱歌,歌声里混着孩子的笑和咳嗽声。 她看着远处的高压线 —— 那是中国援建的,电通了,冰箱才能冻住药,冻住了药,就冻住了死亡的脚步。 参考来源:艾测网——艾滋病总人数最多的国家:挑战与希望并存;环球网——“艾滋第一大国”南非:抗艾成果斐然 预期寿命增10岁
非洲艾滋病遍地成灾,为何还有这么多人能够存活?南非总统曾说:“艾滋病有啥可怕的,
小怪兽说热点
2025-08-09 16:17:49
0
阅读: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