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春节,毛主席最后一次看电影,电影刚开播不久,毛主席突然抽噎了起来,紧接着情绪崩溃,老泪纵横……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76年农历除夕,北京的夜色中透着寒意,鞭炮声从城里的各个角落传来,热闹的气息隔着厚厚的窗子传进中南海,室内的灯光柔和,空气里混着年夜饭的香气与药物的味道。 毛主席坐在椅子上,身形消瘦,呼吸缓慢而均匀,因为身体已经大不如前,他很少主动提什么要求,这天夜里,他提到想看一部电影,名字叫《难忘的战斗》。 工作人员立即去找来拷贝,放映机在小小的放映室里架好,屋子里坐着医护、秘书和警卫,灯光渐暗,银幕亮起。 影片的开头是解放军队伍从城外缓缓进入一座江南城市,两旁站满了迎接的人群,红旗在空中飘动,锣鼓敲得震天响,人们笑着、喊着,有的举着孩子,有的挥着布条,那种热烈从画面里扑面而来。 毛主席的目光定在银幕上,神情原本平静,镜头推进到解放军与群众面对面相拥的画面时,他的眼眶迅速湿润。 几秒钟后,肩膀微微颤动,低低的抽噎声传出来,泪水顺着脸颊往下淌,他的嘴唇发抖,整个人似乎陷入了另一段时光。 工作人员面面相觑,医护人员担心情绪波动影响他的病情,赶紧停下放映机,电影还不到十分钟,屋里已经静得只剩下呼吸声。 这滴泪水承载着多重的触动,画面里的场景,与他亲历的解放战争岁月重合,那时部队一路南下,进入城镇时,总能看到拥挤在街道两侧的百姓,眼中带着希望与信任。 这种情感隔了几十年依然能触动他,尤其是在高龄病重的此刻,往事像潮水般涌来。 影片中解放军在新解放的城市里与敌特周旋,保住了粮食供应,这样的情节,体现了他一生坚持的信念——依靠群众才能渡过难关,画面上的普通人,不是作战的将士,却是保卫城市的重要力量。 有人把家里仅剩的一袋粮食拿出来支援,有人冒着风险揭穿潜伏的特务,这样的细节,让他想起从井冈山到抗战、解放战争,一路走来靠的正是千千万万这样的人民。 这种情绪中,还有挥之不去的孤寂,就在影片播放前不到一个月,周恩来总理离世。 多年并肩作战的战友已经越来越少,曾经熟悉的面孔一一消失,他的身边多是年轻的工作人员,他们没有亲历过那个年代的艰辛与血火。 春节的夜里,外面家家户户团聚,他身边却只有值班的几个人,这种清冷在节日的气氛里格外明显。 电影停下后,他靠在椅子上没有说话,泪水慢慢干涸,影片中那些锣鼓、红旗和笑脸,像是在提醒他当年的信任与热情曾经那样真实。 现实与银幕的交错,也让他想到另一个层面——新政权建立之初的种种困难,不会因为胜利而立刻消失,粮食、物资、交通,每一件事都需要投入巨大的心力去解决。 他清楚,从1949年走到1976年,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些理想依旧被坚守,有些则在时代的推移中悄然改变。 病中的他更加敏感,每一个熟悉的场景都会引出长久的思索,银幕上的故事让他再一次确认,真正不可动摇的依靠是人民。 那场观影是他生前最后一次坐在银幕前,影片没有播完,之后也没有再放映,几个月后,他离开了人世,《难忘的战斗》并不算家喻户晓,但那一夜,这部电影成了他一次深刻的精神回望。 这滴泪水,并不是单纯的感伤,而是多年经历的沉淀,是对信念的再次肯定,也是对逝去岁月和故人的告别,它让人看到一位领袖在生命尽头的柔软与坚韧,也留下一段真切的历史记忆。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源:中国宁波网——50年前毛主席视察甬城:"宁波是个英雄的城市"
1976年春节,毛主席最后一次看电影,电影刚开播不久,毛主席突然抽噎了起来,紧接
幽默风趣乐开怀
2025-08-09 16:21:43
0
阅读: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