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人终于反应过来了,要不是美国的制裁,中国芯片就不会大爆发
美国那些出口管制,本想卡住中国脖子,结果呢?中国芯片产业反倒像打了鸡血一样,加速往前冲。这事儿真让人琢磨,是不是华盛顿自己搬石头砸脚?
从2018年开始,美国商务部就把华为列入实体清单,禁止高端芯片和技术出口到中国。起初针对个别企业,2019年扩展到设计软件和制造设备,2020年8月修改规则,切断全球供应链。2022年10月7日,全面管制先进计算芯片,2023年和2024年继续加码,2025年5月又限制关键材料和软件。这些措施想遏制中国高科技应用,可中国企业没坐以待毙,加大资金投入,工程师队伍庞大,每年毕业人数超西方总和,逐步掌握核心环节。
美国信息技术与创新基金会主席罗伯特·阿特金森在访谈中直言,这些管制短期有效,长期适得其反。中国市场大,需求旺,一旦外部供应断,企业就全力自研,避免依赖。他举微软操作系统例子,如果禁售中国,两年内本土版本就出来,性能逐步超前。可口可乐也一样,美国品牌撤出,中国本土饮料很快填补,销量不降反升。华盛顿低估市场规律,高估自己影响力。这种政策损美国芯片企业收入,研发投入减少,竞争力下滑。中国电动汽车在封锁下崛起,全球领先,就是证明。中国经济体量大,三到五年内芯片突破,产品性价比高,订单转向本土,美国企业难以为继。他呼吁开放竞争,让美国公司赚钱,推动创新,形成依赖。
外国人终于反应过来了,要不是美国的制裁,中国芯片就不会大爆发。阿特金森的观点戳中要害,美国管制像催化剂,推动中国自主化。过去几年,中国半导体营收达1795亿美元,预计2023到2027年年复合增长7.31%。尽管制裁,华为推出7纳米Mate 60 Pro,依赖外方从85%降到60%以下。国家基金支持,中芯国际等企业建厂,测试新制程,产业链完整化。航天领域类似,空间站、北斗导航、月球探测,全靠自力更生。
这些事实摆着,美国专家批评自家政策失败,制裁加速中国发展。报告显示,出口控制非但没遏制,反倒刺激本土创新。2025年,中国芯片设备采购或下降,但产业过剩产能消化,自给率提升。全球半导体销售飙升,生成式AI和数据中心拉动,中国抓牢机遇。 长远看,美国需反思,制定激发本土战略。中国坚持自主可控,确保科技安全与经济并进。三到五年,高端芯片量产,全球竞争力巩固。华盛顿若继续管制,只会自损优势,中国芯片产业稳扎稳打,迎来更大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