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奥委会追着中国办奥运?奥委会前主席巴赫曾说:中国应该发扬一下大国精神,主动承担起申办奥运会的责任!结果中方的回应,让全球倒吸了一口气!
其实,国际奥委会这么积极是有原因的。现在愿意申办奥运会的国家越来越少了。以前奥运会是个香饽饽,大家抢着办,但现在很多国家发现,办奥运会太烧钱,还不一定能回本。
像蒙特利尔办 1976 年奥运会,欠了一屁股债,老百姓交了 30 年的奥运特别税才还清。雅典 2004 年办奥运会,建了一堆场馆,结果赛后 90% 都闲置了,成了烂尾楼。里约和东京奥运会也都亏了大钱,尤其是东京,亏了 500 亿,创了纪录。
中国不一样,2008 年北京奥运会不仅办得精彩,还罕见地实现了盈利,虽然只赚了 1.3 亿,但已经很不容易了。2022 年冬奥会更是厉害,预计到 2025 年能盈利 1500 亿美元。
这说明中国有能力办好奥运会,而且还能赚钱。所以国际奥委会就把希望寄托在中国身上,觉得中国是唯一能接盘的国家。
巴赫当主席的时候,五年内三次访华,每次都劝说中国申办。他的态度很诚恳,甚至有点像借钱的穷亲戚。但中国没接这个茬,直接拒绝了。中方的回应很明确,现在国家的重心不在这儿,更愿意把钱花在民生上,比如教育、医疗、福利这些方面。
中国这么做是有道理的。办奥运会虽然能展示国家形象,但成本太高。就算中国能盈利,那也是少数情况,大部分国家都是亏钱的。而且,中国已经办过夏季和冬季奥运会了,没必要再频繁申办。
现在国内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比如环境污染、贫富差距,这些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把钱花在刀刃上,让老百姓实实在在受益,比办奥运会更重要。
国际奥委会可能觉得中国作为大国,应该多承担责任,但他们没考虑到中国的实际情况。中国不是不想支持国际体育事业,而是要根据自身发展阶段来做决定。
以前中国申办奥运会,是为了向世界证明自己的实力,现在中国已经证明了,不需要再靠奥运会来刷存在感。
另外,中国在办奥运会的时候,非常注重可持续性。比如北京冬奥会,很多场馆都是改造的,节省了 60% 的资金。像鸟巢、水立方这些场馆,赛后都成了旅游景点和市民活动中心,利用率很高。
但即便如此,办奥运会还是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这些资源用来改善民生更划算。
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拒绝反应不一。有些人觉得中国太自私,不考虑国际责任,但更多人理解中国的选择。毕竟,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优先事项。
中国的回应让全球倒吸一口气,是因为大家没想到中国会这么果断,尤其是在国际奥委会急需接盘侠的时候。
总的来说,国际奥委会追着中国办奥运,是因为他们实在找不到其他合适的国家了。但中国有自己的考虑,不愿意当这个接盘侠。
中方的回应很坚定,也很合理,体现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担当。中国不是不支持奥运,而是要在合适的时候,以合适的方式参与。
现在,中国更愿意把精力放在国内发展上,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生活。这才是真正的大国精神,不是为了面子硬撑,而是为了里子实实在在地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