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刘长春揣着张学良给的8000大洋,坐了22天船,上岸第二天就参加洛杉

如梦菲记 2025-08-11 12:18:08

1932年,刘长春揣着张学良给的8000大洋,坐了22天船,上岸第二天就参加洛杉矶奥运会开幕式,他发现,别人都穿着跑鞋,只有他穿着布鞋。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32年,中国正处在动荡的年代,战火纷飞,外患内忧交织,民众疾苦,国家的未来岌岌可危。   在这样的背景下,刘长春,一个来自辽宁大连的年轻人,选择了孤身一人背起行囊,漂洋过海,代表中国站上了第十届洛杉矶奥运会的赛场。   他的名字或许在今天不如一些奥运冠军响亮,但他的意义却无法被忽视,他是中国第一次正式亮相奥运会的先驱,是中国体育精神的象征。   刘长春出生在一个贫困家庭,父亲是码头工人,母亲做着缝纫活,生活拮据,他小时候并没有好的装备,甚至连跑鞋都没有,每天上学,他都得光脚跑,在泥泞的道路上奔波。   虽然贫困,但他的运动天赋却在这些艰苦的条件下得到了锻炼,在家乡,他常常在田间地头跑步,自己划出跑道,自我计时,不管有无教练,他依然坚持跑步,并且逐渐展现出强大的运动天赋。   到了少年时期,刘长春的成绩愈加突出,1929年,在沈阳举行的华北运动会上,他以10.8秒的成绩平了当时的奥运纪录,并且刷新了全国纪录。   尽管体育在中国当时并不被重视,刘长春凭借自己的努力成为了中国田径的骄傲,他的成绩引起了不少关注,但在那个时候,体育领域缺乏资金和支持,刘长春也未能因此得到太多帮助。   1932年,随着洛杉矶奥运会的临近,中国第一次接到了国际奥委会的正式邀请,然而,那时的中国正深陷困境,内忧外患,国家无法为运动员提供支持。   与此同时,日本却借机在伪满洲国策划选拔运动员,试图让伪满洲国代表参加奥运会,进而在国际上为伪满洲国争取合法性。   得知这一消息,刘长春毫不犹豫地站了出来,公开声明他绝不会代表伪满洲国参加奥运会,为了坚持自己的原则,他甚至被迫离开了东北,来到北平,希望能够得到国家的支持。   这时,张学良的出现改变了刘长春的命运,张学良是当时东北军的领袖,他不仅支持体育事业,还对刘长春的坚持感到钦佩。   在得知刘长春有意为国出征奥运后,张学良毫不犹豫地拿出8000银元,资助刘长春完成他的奥运梦想。   这笔钱虽然看似不多,但在当时绝对是一笔巨大的帮助,凭借着这笔钱,刘长春终于能够踏上通往奥运的旅程。   从中国到美国,22天的海上旅程充满了艰辛和挑战,船舱内狭小闷热,甲板上的训练也充满了艰难与汗水,然而,刘长春没有放弃,每天都坚持在甲板上跑步,努力保持体能。   即便途中遭遇了风暴,差点耽误了比赛的时间,他依然没有气馁,最终准时到达洛杉矶,到达的第二天,他便直奔奥运会会场,参加了开幕式,举起了中国的国旗。   这一刻,中国首次在奥运会的舞台上亮相,刘长春的名字也因此永久铭刻在奥运史册上。   然而,比赛的结果并不如人所愿,在100米预赛中,刘长春穿着一双旧皮鞋参赛,鞋子又重又硬,导致他在比赛中没能发挥出最佳状态,最终未能进入决赛。   几小时后的200米预赛,他同样没能突破,虽然如此,刘长春并没有气馁,他表示自己并非为了奖牌而来,而是要告诉世界,中国人也能够站在奥运的赛场上。   这种精神远远超过了成绩本身,它代表了中国人不屈不挠的决心和对国家的忠诚。   尽管在洛杉矶奥运会上未能获奖,刘长春并没有放弃体育事业,回到中国后,他转行做了体育教练,积极培养年轻一代的运动员,他将自己的经验传授给学生,并且为中国田径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50年以后,刘长春在大连理工大学教书育人,继续为中国体育事业贡献力量,他编写了《短跑运动》等书籍,为中国田径理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983年,刘长春因病去世,享年74岁,虽然他没有赢得奥运金牌,但他为中国体育作出的贡献却无法用金牌来衡量,他的精神和毅力,激励了无数后来者。   今天,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体育强国,奥运会上屡获金牌,但我们依然不能忘记刘长春的那一段艰苦岁月,他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条件多么艰难,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和努力,就能改变自己的命运,也能为国家争光。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源:海报新闻——92年前的今天,第一次有中国人站上奥运赛场

0 阅读:66
如梦菲记

如梦菲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