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悍匪”王宗坊被击毙后蜷缩在地上,已经失去了生命体征,他的身体已经瘦得皮包骨头,胃里几乎没有食物残留,身上除了一把匕首外还有一万多块钱。 “二王”里的弟弟,王宗坊。他最后留给世人的画面,极具冲击力:1983年9月,在江西广昌的山里被击毙后,他整个身子蜷缩在一起,瘦得只剩一把骨头。法医后来检查,发现他胃里空空如也,几乎没东西。可就是这么一个饿死的“穷鬼”,身上却藏着一万多块钱现金,还有一把防身的匕首。 怪不怪?一个揣着巨款的悍匪,最后竟然是活活饿死的。 这一万多块钱,在1983年是什么概念?那时候一个普通工人的工资,一个月也就三四十块钱。“万元户”这个词,刚刚出现,是那个年代顶级富豪的代名词。王宗坊身上的钱,顶得上一个工人不吃不喝干上二三十年。 这笔钱,在当年北京能买好几套四合院了。 可他,连一顿饱饭都没吃上。 那年头,没有互联网,没有手机,信息传播靠的是报纸和广播。但“二王”的案子,几乎是当时最受关注的社会新闻。一张绘制粗糙但杀气腾腾的通缉令,贴满了全国各个角落的电线杆和墙壁上。 上面印着他们俩的照片,提醒着人们这两个人的危险。 那时候的抓捕,没有天罗地网的摄像头,没有大数据追踪,靠的是人。 公安、武警、甚至军队都动员了起来,在他们可能出现的区域,拉网式排查。一个村一个村地过,一座山一座山地搜。老百姓也被发动起来,提供线索,盘查陌生人。那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人民战争”。 王宗坊和王宗玮为什么能逃那么久?他们有一定的反侦察能力,加上当时交通、通讯都不发达,给了他们钻空子的机会。他们不敢住店,不敢去饭馆,不敢跟人交流,因为任何一个环节都可能暴露。他们只能躲在深山老林、废弃的房屋里,靠偷来的干粮果腹。 所以,他身上那一万多块钱,为什么花不出去?因为在那种天罗地网的围剿下,钱不但不是保障,反而是催命符。 你敢拿出来用吗?一张十块钱的大团结,在那个年代购买力惊人,一个外地口音的陌生人,衣衫褴褛,突然掏出一张大票买东西,店家第一个反应可能就是去报告。 财富失去了流通的价值,就等于零。 王宗坊抱着一座金山,却只能在饥饿和恐惧中挣扎。他每天想的,恐怕不是怎么花钱享受,而是下一顿在哪里,怎么才能不被发现。那种精神上的折磨,可能比肉体的饥饿更可怕。 如果王宗坊和王宗玮的案子,不是发生在1983年,而是发生在咱们现在,会是什么样? 他们俩可能连沈阳都出不去。 就说“天网”。现在中国的城市里,摄像头覆盖率有多高,大家心里都有数。从你走出小区门的那一刻起,基本上就进入了一个无死角的监控环境。 假设王宗坊兄弟俩在医院犯了案,还没等他们跑到火车站,沿途的摄像头就已经把他们的体貌特征、行动轨迹给捕捉得一清二楚了。公安部门的人脸识别系统,几分钟之内就能锁定他们的身份信息。 接下来,他们会发现,这个世界对他们来说,几乎是“寸步难行”。 想坐火车、飞机?对不起,实名制,身份证一刷,警报就响了。想住酒店?同样是实名制。想用手机联系?SIM卡是实名制的。想用钱?现在谁还带那么多现金啊,人人都是移动支付。只要你敢用手机扫码,后台系统马上就能定位你消费的地点,精确到米。 就算他们像1983年那样,带上一万多现金,又能怎么样?在现在这个社会,一个用不了手机支付,只揣着大把现金到处跑的人,本身就非常可疑。他们能去哪儿?只能是那些不需要身份登记的小卖部、小饭馆。但这些地方,同样暴露在街角的摄像头之下。 更别提DNA技术、大数据分析这些咱们看不见的科技手段了。可以说,现代化的侦查技术,给犯罪分子布下了一张疏而不漏的巨网。1983年那种靠两条腿和一股狠劲儿就能流窜大半个中国的时代,早就一去不复返了。
1983年,“悍匪”王宗坊被击毙后蜷缩在地上,已经失去了生命体征,他的身体已经瘦
历史脑洞
2025-08-11 15:25:57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