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打实说,提倡干部年轻化是正确的。但是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了“一刀切”问题,也就是说出现了“唯岁数论”。一些地方为了实现干部结构年轻化,也就是说完成配备比例目标,把岁数看的比能力都重要。这就出现了“不该出现”的现象:一些年轻干部能力水平与岗位职务很不相称,究其原因就是历练较少,没有多岗位适应。 举个例子,就拿县级、乡镇一级来说吧。大家知道进入这两级机关单位的年轻干部都是什么学历吗?大多数属于二本、三本学历,一本、211 以上高校毕业生微乎其微。实事求是的讲,学校的档次与工作能力真的成正比,那些三本的学生确实需要手把手教,而 211 高校毕业生确实质量比较高:一点就会。毕竟高考成绩在那里摆着,当初的成绩是能力的最好证明。这里所说的,是大多数。不要拿极个别例子做论据,也不要拿个别例子做论证,反正学校档次越高,学生能力越强。这就难怪一些央国企强调 985、211 高校毕业生了。 其实,解决工作能力不足也有办法。就是让年轻毕业生多下基层,或者直接进基层,想获得提拔就要多个岗位锻炼。不同岗位的职责不同,补充能力的方式方法也不同。首先,经济部门与管理部门明显不同,党群部门与执法部门不同,就连四大班子也是各有各的不同,还有乡镇与县直更是不同。其次,讲究专业的人必须专业的去干,最好不要交叉任职。刚刚提职,连自己的分管都不知道,管理其他的范围必然一窍不通。比如一个学历史的,让他去分管农业领域,必然不如学农的好。所以,提拔年轻干部要“人岗相适应”,专业对口,否则就会出现极为尴尬局面。 这样的事情,大家怎么认为?职场年龄观 职场年龄新变化 面部年轻化 中年职场新趋势 青年干部 80后干部 70后领导
实打实说,提倡干部年轻化是正确的。但是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了“一刀切”问题,也就是说
曼柔与趣事
2025-08-11 17:15:08
0
阅读: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