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紧张,中日紧张,中英紧张,中加紧张,中印紧张,中韩紧张,中欧紧张……怎么感觉每天都在过得很紧张?看看一直顶着压力的俄罗斯,就算跟全世界都闹别扭,还不是照样把日子过下去了。 其实被其他国家惦记也不是什么坏事,至少证明中国本身有值得惦记的东西。 现在全世界的目光聚焦在哪里? 俄乌战场牵动美俄对峙,中东影响全球石油布局,东南亚反映美国亚太战略。
换言之,如果没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或战略位置,也没有强大的综合国力,譬如非洲,南美洲,南太平洋的小国,就算想被美俄欧惦记也很难,上一个牵动全世界的盲人还是卡扎菲。 5000年来,中国一直都是全世界的焦点,汉唐元明作为世界性帝国代表权利和财富,哪怕到了清朝晚期,英国发动鸦片贸易也是看上了中国的广阔市场。 美苏争霸时对中国的关注度倒没那么强烈,总想着在争霸之后瓜分中国的利益。 但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中国逐渐从五常的边缘进入中心,美国动不动就把“中国”两个字挂在嘴上,俄罗斯也把巩固对华关系当做国家战略。 2010年,中国以54742亿美元的GDP总量首超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短短15年时间里更是突飞猛进。 如今,中国能在中美贸易战中打的有来有回,用稀土牵制美国关税,用芯片自主研发降低美式依赖。 回想杨洁篪先生的那句话:今天的美国已经没有立场,从实力的角度出发和中国说话。 中国此举极大挑战了美国的霸主地位和“美国优先”政策,中美关系自然起伏不定。 中美关系一旦降温,欧洲,日韩乃至东南亚不可避免重新站队。 今年5月,英国扬言要重新审查与中国的外交关系,中国驻英大使馆想建新场馆,地都买好了,唐宁街十号现在也没批准。 欧盟各国的反应也耐人寻味,对产自中国的电动汽车加征关税。 相比之下,日韩反倒有些犹豫,石破茂本应该坚定站在特朗普身边,但为了稳固选举基本盘,北约峰会没去,美日关税谈判谈了七轮,通过购买美国产品降低关税。 李在明也有样学样,一边支持一中原则,拉拢对华关系,一边向美国靠近,拒绝参加中国阅兵。 日韩两国的矛盾在于,军事战略上他们离不开美国,但经济发展上又离不开中国。 印度的表现就更魔幻了,和中国有领土争端,和美国有贸易分歧,特朗普直接把关税加到25%,莫迪反手就是贸易保护主义,一巴掌把想进入印度市场的美国企业拍到国外。 即便这些国家如此对待中国又能影响什么吗? 中欧班列照常通行,去年总共运输425.7万吨,欧洲20多个国家,227座城市全部串联在一起,除了货运之外,客运也成了流量高峰。 印度战机号称全球不败,在歼10ce面前照样没有露头。 至于日韩,虽然不站中国,但也不是100%贴近美国。 特朗普这次的关税政策狠狠动了日韩的蛋糕,尤其可能面对半导体产业加成100%的关税 让韩国三星叫苦不迭。 日韩半导体想要减免关税,就得想办法给美国投资,但以美国的精神环境和本土保护主义,他们又竞争不过硅谷。 等日韩反应过来就会发现,中国还是他们最稳固的传统消费市场,届时在巨大的经济利益和行业生存面前,特朗普的许诺也没有那么靠谱。 事实没有争议,中国正在逐渐强大,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逐渐进入大众视野。 中国既然要励志复兴,假如有一天真的回到历史上的地位,成为全世界的焦点才只是刚刚开始。 新浪财经:中欧班列中通道累计通行班列突破2万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