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毅夫说,如果中美不做贸易了,中国作为全球 35% 工业产值的大国,就不会再买美国的高科技产品。 这话听起来有点绝对,但背后确实有不少门道。咱先从中国的工业底子说起。中国现在啥都能造,从针头线脑到飞机大炮,41 个工业大类、207 个中类、666 个小类全乎着呐,连美国都承认咱工业体系最完整。2025 年上半年,咱规上工业增加值蹭蹭涨了 6.4%,制造业占 GDP 快四分之一,这就是底气。 但高科技产品不是说不买就不买的。就拿芯片来说,2025 年上半年,咱进口了 2818.8 亿颗芯片,花了 1.38 万亿元,平均一颗 4.9 元,可出口的芯片一颗才 3.9 元,差了 20%。这说明啥?咱进口的都是高端货,像手机、电脑里的 7 纳米以下芯片,自己还造不了。美国商务部一卡脖子,华为的高端手机就差点没了,后来靠自研的鸿蒙系统和海思芯片才缓过来。不过中芯国际也在使劲,28 纳米芯片产能扩大了,14 纳米能量产,7 纳米也在研发,成熟制程的市场份额从 2020 年的 18% 涨到 2024 年的 31.5%。可高端光刻机还得看荷兰 ASML,EUV 光刻机一台 13.6 亿元,还不让卖给咱。 再看飞机。中国商飞的 C919 用的是美国通用电气和法国赛峰合资的 LEAP-1C 发动机,占整机成本的三分之一到四成。美国一断供,咱库存的发动机只能撑到 2026 年初。不过咱自己的 “中国心” 也在试飞,计划 2025 年底装机验证,2026 年商用。但短期内,三大航司的 75 架订单交付可能得延期。这说明替代需要时间,不是说换就能换的。 医疗设备也是个例子。以前做核磁共振,一台进口设备几千万,检查费好几百。现在国产设备出来了,价格降到几百万,检查费也跟着降。可高端的精准放疗设备、超声仪器还是进口的多。2024 年,中国进口高端医疗设备 70% 来自 GE、西门子这些美国公司。不过迈瑞医疗这些本土企业也在崛起,在中低端市场占了不少份额。 还有工业母机。以前五轴联动数控机床全靠进口,德国、日本、美国占了全球四分之三市场。现在咱国产化率冲破 60%,德国企业反而买咱的精密转台,日本工厂用咱的电主轴。比亚迪的电池托盘生产线,咱的机床 5 个月就能交付,德国得等一年。这说明在某些领域,咱已经能和老外掰手腕了。 但有些东西一时半会儿替代不了。比如航空发动机的涡轮叶片,研发难度大,咱还在攻关。还有生物医药,高端药物和治疗方案大多依赖进口,像治疗癌症的靶向药,很多都是美国公司的专利。不过国家也在加大投入,万余家高新企业在搞研发,相信慢慢会有突破。 全球供应链也在变。美国加征关税后,咱对东盟、一带一路国家的出口多了,对美国的依赖度降了。海尔在越南建厂,把日本设计、中国制造和当地服务结合起来,成了市场份额第一的品牌。这说明咱可以通过区域合作减少对美国的依赖。但像汽车芯片,2024 年国产化率才 15%,2025 年预计到 25%,还有很大空间。 总的来说,中国有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庞大的市场,在成熟技术领域替代美国产品是可行的,像家电、新能源汽车咱已经做得不错了。但在高端芯片、航空发动机、精密仪器等领域,还得依赖进口。贸易中断会倒逼咱加速国产替代,但需要时间和大量投入。比如半导体设备,2025 年自给率才 45%,高端设备还得进口。 不过只要坚持下去,像高铁一样,从引进消化到自主创新,咱也能在高科技领域站稳脚跟。美国限制咱,反而会让咱更团结,更有动力突破技术封锁。就像华为被制裁后,反而催生出了鸿蒙系统和海思芯片。只要咱把基础研究做好,把产业链短板补上,未来的路会越走越宽。
如果中美不再贸易,中国将不会再购买美国任何高科技产品。如果中美不再贸易,美国
【5评论】【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