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好了,乌克兰给我们省了一个麻烦。乌克兰外长明确表示,购买俄罗斯石油的国家以后不

兰亭说事 2025-08-12 12:18:13

太好了,乌克兰给我们省了一个麻烦。乌克兰外长明确表示,购买俄罗斯石油的国家以后不得参与乌克兰的重建工作。 咱先看看乌克兰重建到底需要多少钱,2025 年最新的数据显示,联合国、世界银行这些机构联合估算,乌克兰战后重建至少得 5000 亿美元,要是算上战争持续造成的破坏,有的报告甚至提到 7500 亿美元。这么大一笔钱,乌克兰自己肯定掏不起,只能指望国际社会帮忙。可问题来了,谁能掏出这么多钱呢? 再说说俄罗斯石油的买家。中国和印度是最大的两个买家,印度在 2025 年每天从俄罗斯进口 175 万桶石油,占他们总进口量的 35%,中国的进口量虽然没直接说,但 2022 年就已经涨到每天 160 万桶,现在肯定也不少。这些国家要是被排除在重建之外,乌克兰可就损失大了。 就拿中国来说,中工国际、中材国际这些企业,战前在乌克兰就有粮仓、水泥厂这些大项目,合同额都几十亿美元。中国基建团队盖房子、修电站的速度比欧美快 30%,成本还低 20%,要是不让他们参与,乌克兰重建的工期和费用都得翻倍。 有人可能会问,乌克兰为啥这么硬气?其实他们也有难处。俄乌冲突以来,西方国家虽然嘴上支持,但实际掏钱的时候磨磨蹭蹭。2023 年乌克兰想把俄罗斯被冻结的 3000 亿美元资产拿来重建,结果没成功。现在乌克兰的税收收入虽然增长了 50%,但主要靠战时增税,每年也就多收 34 亿美元,这点钱在 5000 亿面前就是杯水车薪。 他们可能觉得,通过排除俄罗斯石油买家,能逼着西方国家多掏钱,可现实是,欧洲自己都还在偷偷买俄罗斯石油呢。就像匈牙利,为了保住俄罗斯的石油供应,连欧盟的制裁都敢反对,真要让他们大幅增加对乌援助,难上加难。 对中国来说,不参与重建反而是好事。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石油,主要是为了能源安全。2022 年俄乌冲突刚爆发,国际油价大涨,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的石油价格比市场价低 20%,一年能省不少钱。要是为了参与重建而减少进口,国内能源成本上升,影响的可是老百姓的生活。而且,中国企业在乌克兰吃过亏。早年间中国企业想收购马达西奇公司,结果被乌克兰政府搅黄了,损失到现在都没说法。现在乌克兰又要排除中国,正好省得咱们再趟这趟浑水。 从国际政治角度看,乌克兰的政策可能适得其反。美国虽然嘴上支持乌克兰,但特朗普政府已经开始打乌克兰稀土的主意,要求用稀土资源抵偿军援。欧洲国家也各怀鬼胎,法国要求中国遵守对俄制裁,德国却偷偷欢迎中国填补基建缺口。这种情况下,乌克兰排除主要买家,反而可能让重建主导权落到欧美手里,到时候他们说不定会狮子大开口,要乌克兰让出更多资源权益。 再看看历史教训,阿富汗重建就是个例子。美国撤军后对阿富汗实施制裁,导致阿富汗经济崩溃,2300 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乌克兰要是真把主要买家都得罪了,重建可能会像阿富汗一样陷入长期停滞。 而且,俄罗斯也不是吃素的,他们手里还有 3000 亿美元被冻结的资产,说不定会拿这个做筹码,要求在重建中分得一杯羹。到时候乌克兰可能两头不讨好,既得罪了买家,又没能从俄罗斯那里拿到钱。 总的来说,乌克兰外长的表态虽然听起来强硬,但背后反映的是他们在重建资金上的无奈。排除俄罗斯石油买家看似能表达立场,实际上可能让重建变得更难。对中国来说,不参与反而避免了政治风险和经济损失,把精力放在更重要的能源安全和国内发展上,这才是实实在在的好处。不过,国际形势变化很快,乌克兰未来会不会调整政策,还得看各方力量的博弈结果。

0 阅读:0
兰亭说事

兰亭说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