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丰下旨调查左宗棠,并且密谕:如果有不法情事,可即就地正法——此事也是左宗棠人生的一大转折点
事情还要从湖南提督塔齐布病死说起,湖广总督官文准备提拔永州总兵樊燮接任湖南提督,湖南巡抚骆秉章也同意了,两人一同向朝廷推荐。不料骆秉章实地观察之后,发现樊燮劣迹斑斑,私役牟兵(把士兵当家丁用)、公款私用等等,于是就立即又参了一本,说樊燮不可用。 不久后,樊燮到湖南巡抚衙门请训,左宗棠身为骆秉章的得力助手,权威极重。犯错的樊燮估计对左宗棠不太礼貌,二人产生了争吵,樊燮“客场”不利,就到官文处告状。 官文原本就对骆秉章出尔反尔一事不满,现在找到了发泄口,就联合樊燮一同弹劾左宗棠,说后者把持湖南军政,有“劣幕”之嫌疑。 咸丰不明所以,于是派人调查,就有了开头那句“如左宗棠果有不法情事,可即就地正法”一说。 当时最先得到咸丰之语的是户部尚书肃顺,他比较开明,也比较重视汉臣,知道此事对左宗棠极为不利,于是就对幕僚高心夔说了此事,高心夔又告知王闿运,最后消息传到了左宗棠好友郭嵩焘的耳中。恰巧此时胡林翼也来询问左宗棠一事,于是郭嵩焘就通过王闿运、高心夔,向肃顺请教该如何救人? 肃顺自然不能直接找咸丰说要保下左宗棠,他告诉高心夔和王闿运:要我救人也行,但我不能先开口,需要有其他人先上书要保左宗棠,然后我再出手——相当于王炸要放在最关键时刻的。 有了方向,那事情就好办了,郭嵩焘带着银票请了枪手:翰林院的潘祖荫,后者一看这事没难度还能增加收入,立即就答应了,于是就有了那“国家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的名句——潘祖荫的文采很牛,保过左宗棠,也保护过恭亲王奕訢,还参倒过满人胜保。 继潘祖荫之后,曾国藩、胡林翼等人也连续上书保左宗棠,受命调查左宗棠一事的钱宝青回京后也是力挺左宗棠,最后肃顺也登场了。咸丰一看这么多人都要保左宗棠,不仅不罚了,还下令让左宗棠以四品京堂候补,随同曾国藩襄办军务。 为什么说这事是左宗棠人生的一大转折点?因为左宗棠在协助曾国藩襄办军务之时,接管病逝王錱的老湘营,他又另外招募新兵,组建了“楚军”,从此左宗棠从幕后走向台前,开始了金戈铁马的兵戎生涯,也走向了他的人生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