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黄百韬的儿子黄效先,枪杀一男的,被判处死刑。之后黄百韬的妻子拿着勋章,去跪求蒋介石刀下留人。
这事儿还得从1948年11月22日的淮海战役说起。
当时国民党第七兵团司令黄百韬被解放军重重包围,然而就在这就在弹尽粮绝之际,他掏出贴身珍藏的美制鲁格手枪,对着太阳穴扣动扳机。
临死前对副官杨廷宴留下最后一句话,替我护住妻儿。
这位非黄埔出身的杂牌将领,以自杀换来蒋介石追授的“青天白日勋章”,但却不知这把枪将成为家族悲剧的见证。
子啊南京解放前夕,遗孀柳碧云带着14岁的黄效先和幼女黄丽珍逃往宝岛。
而蒋介石看在黄百韬为他殉职之后也给他的妻女特批十万元金圆券抚恤金,但货币疯狂贬值,最终到手的仅够买半袋米。
当时母子三人蜗居台北陋巷,靠何应钦斡旋才领到每月微薄遗属费。
而柳碧云把勋章锁进木匣,常对儿子念叨,你爹的骨头比勋章重,你要活出人样!
可黄效先早被宝岛的灯红酒绿迷了眼,已经忘乎所以了。
之后在专为将领子女设立的学校,黄效先更是成了异类。
他逃课泡舞厅,把母亲攒的饭钱换成威士忌请客。
同学回忆,他总拍桌子喊‘我爸是黄百韬’,但其实勋章早蒙了灰。
毕业后靠蒋介石关照混了个闲职,上班三天就消失半月,薪水全砸在西门町的男招待身上。
1956年的圣诞夜,他在舞池结识混血青年杨进荣。
这人会调酒、懂爵士乐,哄得黄效先神魂颠倒,很快搬进他租的公寓。
然而甜蜜期不到三个月,杨进荣暴露出赌瘾,欠下高利贷后逼黄效先典当母亲首饰还债。
有次讨钱未果,杨进荣一脚踹翻饭桌骂道,你爹的棺材本都比你有用!
然而就是这句话像毒刺扎进黄效先心里,他默默打开床底木箱,看着那把鲁格手枪静静躺着,枪油味混着硝烟陈腐的气息。
1957年4月3日,杨进荣收拾行李宣布分手,跟你这种废物不如跟南部渔夫!
于是暴怒的黄效先掏枪抵住他胸口。
杨进荣竟笑着拍脸挑衅,开枪啊,孬种!
然而就在扳机扣响的瞬间,子弹穿透肋骨,杨进荣倒地时眼睛瞪得滚圆,仿佛不信这纨绔子弟真敢动手。
之后这场血案轰动全台。
在法庭上,弹道专家证明黄效先距人两米垂直射击,属故意杀人。
而心理学家说他“情绪失控”的辩解苍白无力。
当死刑判决书下达时,柳碧云冲进卧室抱出沉甸甸的木匣。
她翻出黄百韬所有勋章,用蓝布包成十七枚“护身符”,天天跪在士林官邸石阶上。
那日暴雨,她浑身透湿高举包裹,拦下蒋介石座驾哭喊,焕然就这一根苗啊!
青天白日勋章被雨水冲刷,绶带血渍晕染如残霞。
蒋介石最终批示“念其父功”,死刑改无期。
社会哗然,平民杀人偿命,将门之后竟能勋章换命?
为平息舆论,当局收回全部勋章,警告黄家再犯必诛。
而黄效先得知改判时,在牢房咬破手指在墙上写“愧”字,血痕拖了半尺长。
在绿岛监狱的十二年,黄效先像换了个人。
他主动清洗粪桶,给狱友补文化课,深夜常盯着小窗外的海浪发呆。
1969年假释出狱时,他背着破布袋站在基隆码头,白发比母亲还多。
有记者追问他是否后悔,他只摇头,我欠两条命,半条是杨进荣的,半条是我爹的。
八十年代,他带家人移民美国前夜,独自来到淡水河边。
月光下,那把鲁格手枪被抛入水中,沉闷的坠响惊飞夜鹭。
这幕像极了1948年碾庄圩的流弹声,两代人的罪与罚,终于沉入黑暗。
2001年纽约唐人街中餐馆,白发苍苍的黄效先给客人端上炒面。
柜台电视正播大陆纪录片《淮海战役》,荧幕里黄百韬的墓碑在南京紫金山麓闪着冷光。
他突然冲进后厨,抓起炒勺猛砸冰箱,嘶吼声淹没在油锅爆响中。
伙计后来发现,冰箱凹痕恰似手枪形状。
有些武器从未消失,它们只是从战场潜入血脉,在血肉里续写弹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