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临睡前,赵本山老婆突然问他:“老赵,你电视剧还缺人吗?我有个表妹科班出身,能不能去你的剧组演戏?”
赵本山想到小姨子于月仙的长相,直接拒绝:“不行,我那是农村戏,你表妹太漂亮。”
赵本山口上拒绝了,但还是给了小姨子于月仙一个机会,也因此意外成就了于月仙,只可惜多年后,于月仙在内蒙古拍片过程中,不幸遇车祸离世,享年50岁。
一时间让人难以接受。
内蒙古的小镇上,于月仙是家里 “不被期待” 的孩子。
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里,父母总说 “女孩子家读那么多书没用,不如早点嫁人”。
可当镇里放映露天电影时,那个模仿女主角比划动作的小姑娘,心里早已埋下了演员梦的种子。
“我要考中戏,当演员。”
当于月仙把想法说给家人听时,父亲气得摔了碗:“抛头露面像什么样子!”
她没争辩,默默攒着零钱买剧本,对着镜子练表情。
1992年,她瞒着家里考上中央戏剧学院,成了内蒙古小镇飞出的金凤凰。
大学四年,于月仙从没向家里要过一分钱。
她在餐厅端盘子,发传单,周末去剧组跑龙套,哪怕只有一句台词,也会提前背到滚瓜烂熟。
大二那年,她被《书剑恩仇录》剧组选中,第一次穿上古装,眉眼温婉如江南女子,导演赞她 “天生适合古装戏”。
毕业后的几年里,她演了不少大家闺秀,却总觉得离真正的 “角色” 还差了点什么。
命运的考验在她结婚后悄然降临。
于月仙和丈夫张学松攒了五万块钱准备装修婚房,老家却传来急讯:从小患 “脊柱侧弯” 的弟弟,终于等到了手术机会,可费用缺口巨大。
“先给弟弟治病。” 张学松把存折推到她面前时,于月仙的眼泪掉了下来。
这笔钱远远不够,她接下《西游记后传》里 “女鬼陈五真” 的角色,戏里的她美艳妖娆,戏外却在片场和医院间连轴转。
拿到片酬的那天,她直奔银行汇款,自己啃着馒头赶下一场戏。
弟弟手术后的复健期,于月仙推掉所有工作陪在身边。
喂饭、按摩、鼓励他站起来,曾经在镜头前光彩照人的女演员,成了最细心的护工。
等弟弟能重新走路时,她已经快一年没拍戏,30岁的年纪,在更新换代快的演艺圈里,机会变得越来越少。
这时候她想到了自己的表姐,表姐马丽娟和赵本山是半路夫妻,两人感情非常好。
于月仙也曾经见过姐夫赵本山,希望姐姐能够帮忙,让她加入赵本山拍摄的新戏,谋个小角色就行。
马丽娟知道于月仙的情况后,毫不犹豫的就答应下来了。
回家后,做了一桌好菜,等到临睡前才开口问赵本山。
“老赵,月仙想试试你的戏。”
赵本山起初并不同意。
他见过于月仙,长发飘飘气质温婉,“我拍的是农村戏,她太漂亮,不像村里的人。”
架不住马丽娟劝说,赵本山给了于月仙试镜《马大帅》的机会。
那天她没穿裙子,素面朝天扎着马尾,演一个泼辣的村妇,眼神里的劲儿让赵本山眼前一亮:“这姑娘能放下身段。”
真正的考验在《乡村爱情》选角时到来。“谢大脚” 是村里的小卖部老板娘,泼辣热心,带着股泥土气。
于月仙二话不说,揣着行李去了辽宁开原的乡村。
她跟着村民喂猪、挑水,听大娘们扯家常,把那些生动的口头禅记在本子上。
一个月后再见剧组,她黑了瘦了,走路带着风,笑起来露出两排白牙,活脱脱就是 “谢大脚” 本人。
2006年《乡村爱情》播出,于月仙火了。观众在街上叫她 “大脚婶”,小卖部老板拉着她唠嗑,说她演得比自己媳妇还真实。
她却总说:“是这片土地成全了我。”
于月仙和张学松相伴多年,因为忙着帮衬家里、拼事业,一直没要孩子。
朋友们劝她歇歇,她总笑着说:“等《乡村爱情》拍到三十部,我就退下来带侄子侄女。”
可这个约定没能实现。
2021年,她在内蒙古拍摄《我的阿勒泰》时,为了赶拍日出戏份凌晨出发,车辆与骆驼相撞。
消息传来,赵本山在片场红了眼眶,《乡村爱情》剧组停工一天,网友们在 “谢大脚小卖部” 的剧照下留言:“大脚婶,村里的酱油没人管了。”
如今再看《乡村爱情》的重播,那个踩着布鞋、扎着围裙的身影依旧鲜活。
于月仙用最朴素的表演告诉我们:真正的演员,从不需要华丽的包装。
就像她演活的谢大脚,带着泥土的芬芳,永远留在了观众心里。
草原的风还在吹,只是那个从内蒙古走出去的姑娘,再也回不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