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时刻,中方终于出手了!欧盟态度急转,打了美西方一个措手不及 当地时间8月12日,美国彭博社曝出一条震动国际市场的消息:中方近期通过一系列操作大幅提高了国际锂矿石和锂产品的交易价格。 这一动作被西方媒体形容为在关键矿产领域采取的“压迫性措施”,直接引发美西方国家陷入市场恐慌。 要理解这场风波的来龙去脉,需从锂资源的战略地位说起,这东西堪称白色石油,电动车、储能电池都离不了,全球每年70%的锂加工产能攥在中国手里,澳大利亚挖出来的锂矿石,80%得运到中国提炼成电池级碳酸锂,再卖回给欧美车企,这种产业链控制权,让中国有底气在价格上做文章——毕竟从矿山到电池厂,中国企业说了算。 美国这几年一直喊着供应链去中国化,去年还拉着加拿大、澳大利亚搞了个锂资源联盟,结果呢?今年上半年美国锂进口量里,经中国加工的产品仍占62%。彭博社自己算过账,特斯拉上海工厂用中国产锂电池,成本比美国本土低18%,现在锂价一涨,美国车企的利润直接被削掉一块。 福特汽车刚宣布,因为电池成本上升,电动皮卡F-150的售价得涨3000美元,这波操作等于给美国通胀火上浇油。 欧盟的反应最耐人寻味,刚开始跟着美国喊中国操纵市场,德国经济部长还放话要对中国锂产品加征关税,可转头就发现,欧洲电动车电池80%依赖中国原料,宝马、大众的电池厂库存只够撑45天。 更要命的是,欧盟自己的锂矿开发进度慢得离谱,葡萄牙那个号称欧洲最大锂矿的项目,从2018年说到现在还没投产。 没办法,欧盟委员会上周悄悄派代表团访华,谈的不是抗议,而是能不能确保供应稳定,这态度转变得比翻书还快,打了那些跟着美国起哄的欧洲政客一个措手不及。 中国这步棋其实下得挺巧,不是直接限产,而是通过调整出口关税、收紧加工企业环保标准,让市场自然涨价,去年中国碳酸锂出口关税从0调到5%,看着不多,却让澳大利亚矿企的利润薄了一层。 环保方面更严,江西、四川那些小锂矿因为排污不达标被关停了23家,全国加工产能减少12%,价格想不涨都难,这种市场化手段让美西方挑不出毛病,只能捏着鼻子认账。 现在美国想反击都没招了,他们自己的锂矿开采成本是中国的3倍,里诺市那个锂盐湖项目,每吨碳酸锂成本3.2万美元,中国企业在阿根廷的项目才1.8万美元,就算美国砸钱补贴,也赶不上中国的产业链效率了。 说到底,这不是什么压迫性措施,而是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话语权的正常体现,美西方过去习惯了低价拿资源,现在中国按市场规律办事,他们就喊受不了,典型的霸权思维。 全球锂资源储量其实不少,但从矿山到电池的全链条能力,中国认第二没人敢认第一,这种优势不是一天两天得来的,是过去十年砸了3000亿研发经费、建了2000多家配套企业换来的。 国际市场本就该凭实力说话,中国没义务让美西方一直占便宜,现在欧盟态度转了弯,美国再怎么跳脚也挡不住锂价上涨,这说明在新能源时代,谁掌握产业链谁就有话语权。 美西方要是还想靠霸权抢资源,怕是得醒醒了,中国既不是任人拿捏的资源国,也不是可以随意甩锅的替罪羊,想合作就好好谈,想对抗?先掂量掂量自己的产业链扛不扛得住。
美国霸权到底还能嚣张多久?凤凰卫视资深评论员石齐平作出最新判断:按中国的传统说法
【2评论】【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