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说张居正是大明贤相,但在与他同时代的大臣之中,也有一些能够堪比张居正的人物。例如高拱,他能够同时被严嵩、徐阶两人同时看好,凭的可不仅仅是脾气大。 在隆庆皇帝看来,高拱的功绩首先在于他担任侍读时尽心尽力的谋划。当时先前的太子早夭,按顺序应当是裕王,也就是之后隆庆帝继太子位,但嘉靖皇帝却迟迟不肯立储,惹来了不少流言蜚语。高拱在担任侍读期间,为隆庆帝出谋划策,多方调护,给予了隆庆帝极大的安慰,隆庆帝还手写了“怀贤忠贞”四字赐予高供。旦凭这一点就足以说明高拱的眼光确实有过人之处。 隆庆帝继位初年,高拱因为和徐阶之间的矛盾而被言官弹劾,不久便辞官回乡了。隆庆三年,高拱得以官复原职,此时徐阶已经退休了,高拱也就开始了自己的辉煌时刻。据史书记载,高拱知人善用,他主政吏部时,想要遍识人才,使众人各得其所;他在考核官员时,不仅仅只以文书为评判标准,并且还能做到让众人都心服口服。 隆庆年间,古田瑶族叛乱,高拱责成阮文中代为当地巡抚,但他准确地认识到此次叛乱应该另有隐情,因此又告诫阮文中不要轻易激化矛盾。最后真相水落石出,果然是因为当地官员欺诈少数民族所致。以上这些足矣看出高拱的政治才能,但高拱为官期间最大的政绩应当是促成了俺答封贡一事。 嘉靖、隆庆年间,北方鞑靼部落频繁侵扰明朝边境。隆庆四年,鞑靼首领俺答的孙子把汉那吉因事投奔明朝,当时朝中皆不同意接纳此人,但高拱、张居正两人力排众议,极力主张接纳把汉那吉,借此疏通与鞑靼的关系。最终,把汉那吉得以顺利归附大明,大明给予了他优厚待遇。 俺答知道此事后深受感动,便萌发了议和之意。当时朝廷上下也是反对声一片,同样是高拱等人力主和议,这才有了著名的俺答封贡。自此大明与鞑靼部结束了战争状态,双方开展贸易,边境百姓再也不见干戈。 可惜的是,万历皇帝继位后不久,高拱便因与张居正的矛盾而被太后罢免,自此高拱便淡出了人们的视线。若是高拱没有被罢免,或许著名的张居正改革也可能会变为高拱改革。 参考文献: 《明史》,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
我们常说张居正是大明贤相,但在与他同时代的大臣之中,也有一些能够堪比张居正的人物
浩然说文史
2025-08-15 00:41:17
0
阅读:30
双凤朝阳
乱说一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