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直(1916年7月—2014年4月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政治工作者的杰出代表,以文化建军与敌后宣传战闻名。其98载人生贯穿人民军队政治工作发展史。 生于福建上杭县才溪乡,14岁加入共产主义儿童团,为红军站岗送信。 1932年参加红军,任福建军区宣传队分队长,创编山歌《十送红军》鼓舞士气。 1935年于龙岩战斗中负重伤,藏身山洞以炭笔绘《游击战图解》坚持宣传。 新四军时期,首创“竹筒报”(塞入敌据点传递抗战消息),被陈毅赞为“无声的炮弹” 。 苏中根据地,组建“铁流剧社”,创作话剧《一条扁担》,动员千名青年参军。 莱芜战役,火线编印《捷报快讯》日发20期,创我军战时宣传时效纪录。 抗美援朝任志愿军26军政治部主任,建“坑道文化站”(图书/棋类/留声机),获彭德怀特批推广。 创作版画《上甘岭的星光》被朝鲜国立博物馆收藏。 1955年授少将军衔,任福州军区副政委。 主持编撰《华东抗战文艺史料丛书》。 推动建立全军首个“战士电影制片组”(1964)。 离休后著回忆录《铁血丹心》获国家图书奖。 19955年授二级独立自由勋章,表彰抗战政治工作贡献。 2005授中国版画终身成就奖,唯一获此殊荣的开国将军。 才溪乡调查纪念馆专厅,陈列其抗战木刻原版、战地日记。 2016年,命名小行星“王直星”国际编号第436723号。 王直将军以文艺为枪、笔墨作剑,开创我军“软实力”斗争先河。其生命跨越两个世纪,终成政治工作者精神丰碑,印证了古田会议决议的真谛:“红军的战斗力,不仅靠枪弹,更靠思想的穿透力”。 #万能生活指南# #不忘先辈致敬先烈#
林彪叛逃后,纪登奎为郑维山说情,毛主席:你头上的白头发少两根“主席,我觉得郑维
【1评论】【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