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贤生(生年不详—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在平型关战役中牺牲的著名战斗英雄,

史迹奇闻号 2025-08-16 00:10:16

曾贤生(生年不详—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在平型关战役中牺牲的著名战斗英雄,以“大刀队长”之名载入军史。其生平虽短暂,却以铁血壮举诠释了民族气节。[祈祷][祈祷][祈祷] 生于福建龙岩县(今新罗区)贫农家庭,具体生年无考(据参军记录推算约1915年生)。 1929年参加龙岩赤卫队,参与创建闽西苏区。 1932年随福建军区独立团编入红一军团,长征中任侦察班长,以攀岩技能著称。 1937年8月红军改编为八路军,任115师343旅685团2营5连连长(该连为全团先锋)。 1937年9月25日拂晓,率尖刀连潜伏于平型关乔沟东侧崖壁,封堵日军第21旅团辎重队退路。 25日10时,首战炸毁日军领头汽车,引发峡谷内敌军混乱,分割敌军队列,阻其首尾相援。 25日正午,持大刀率百名战士冲入敌阵,白刃战歼敌70余人,摧毁日军“刺刀优越论”心理防线。 25日14时30分,身中三弹不退,以最后力气劈杀日军少尉军官,提振全军士气,奠定伏击胜局。 25日15时17分,被手榴弹炸断左腿,拉响腰间6颗手榴弹与敌同尽,阻敌反扑,保障主力全歼日军千余人。 杨得志回忆:“曾连长的大刀卷了刃,浑身是血站在汽车顶上怒吼,战士们都疯了似地跟着冲!”(摘自《横戈马上》) 1937年10月,115师追授“平型关战斗特等功臣”,其连队获“曾贤生英雄连”称号(现中部战区某部)。 2014年入选民政部《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名录》,龙岩市新罗区立其持刀冲锋铜像。 所用龙岩铁匠特制大刀(重4.2公斤,现存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成为抗战精神符号。 其总结的近战三诀(“劈头、削腿、刺心窝”)写入八路军《白刃战训练手册》。 牺牲时怀中藏有给怀孕妻子的家书:“若生男,取名继国;若生女,名振华”——子女后由党组织抚养成人。 曾贤生代表长征红军向八路军转型的第一代铁血指挥员,在民族存亡关头,他将闽西苏区锤炼的游击智慧与冷兵器时代武勇结合,以“大刀肉搏”的悲壮方式,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其生命虽定格在22岁(推算),却点燃了全民抗战的信念之火,印证了毛泽东主席所言:“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 平型关战场纪念碑铭文: “沟壑曾染英雄血,大刀犹带倭寇腥。 廿载青春化金石,永镇山河卫太平。” (注:因早期史料缺失,其生年、籍贯具体信息尚有争议,但平型关牺牲事迹为多方史料互证)

0 阅读:1

猜你喜欢

史迹奇闻号

史迹奇闻号

启航出发,探寻历史奇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