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12月16日,伟人为失去了一位亲密的好战友痛心疾首,这对于全党、全军都是巨大的损失!他的离去伟人这样写道:“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 罗荣桓,1902年11月26日生在湖南衡山县一个普通农村家庭。小时候家里不算富裕,但他脑子好使,8岁读私塾,12岁上小学,1919年考进长沙协均中学。那会儿正赶上军阀混战,他没光顾着读书,还跟着同学上街,赶跑军阀张敬尧,抵制日货,爱国心早早就冒出来了。1924年,他考进青岛大学学商科,1926年毕业,在学校当学生会骨干,带头搞“五卅”反帝运动,带着大家游行抗议帝国主义。 1927年,罗荣桓的人生彻底变了样。他先是进了武昌中山大学,没多久加入共青团,又很快转成共产主义者。那年7月,湖北省委派他去通城搞农民运动,8月他就组织了通城秋收暴动,还当了农民自卫军的党代表。暴动后,他带着百来号人跑到江西修水,加入了秋收起义的队伍。路上他扛着个装几百块大洋的木箱管伙食,结果俩战士半夜卷着箱子跑了,他自责得不行,从那以后做事格外小心。 1927年9月,三湾改编后,罗荣桓当上了特务连党代表。1928年,朱毛会师,他又成了红四军第三十一团三营的党代表。那年秋天,为了接应第28团回井冈山,他脑子一转,让战士们坐草地滑下山坡,速度快得像飞一样。毛泽东看了直乐,说:“我们都成了草上飞!”这事儿后来还被他写进了悼诗里。1929年,他跟着红四军打赣南闽西,攻龙岩、梅县,腰上挨了一枪还硬撑着指挥。年底的古田会议,他坚定支持毛泽东的建军思路,当选前敌委员会委员。 1930年,罗荣桓升任第二纵队政治委员,6月还代理过红四军政委。8月跟林彪打长沙没成,11月罗坊会议上,他又站在毛泽东这边。之后三次反“围剿”,他都冲在前头。1932年当红一军团政治部主任,打漳州战役立功。1933年调江西军区政治部主任,又干过红军总政治部巡视员和动员部长。1934年长征开始,他任红八军团政治部主任,一路走到陕北,1936年还进了红军大学深造。 1949年新中国成立,罗荣桓当上中央人民政府委员,还干了最高人民检察署检察长,搭起了全国检察系统的框架。1950年,他接手军委总政治部主任,兼总干部管理部部长,操心军衔评定的事儿。1954年,他牵头搞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条例》出台,把军队政治工作规范得板板正正。1955年,中央给他授元帅军衔,他觉得自己资历不够,还写信给毛泽东想推掉,可毛泽东没同意,反倒夸他政治工作干得太牛。 罗荣桓不光是打仗的能手,更是军队思想建设的奠基人。他管政治工作有条理、有章法,特别注重纪律和团结。1954年,他还当上军委副主席,地位越来越高。可惜,身体早就撑不住了。1942年他就得了严重肾病,长征时腰上枪伤也没好利索。1946年去苏联治病,左肾被切了,医生让他歇三年,他伤口一好就跑回东北战场拼命。 1963年,罗荣桓的健康彻底垮了。9月底,他因尿毒症住进北京医院,靠腹膜透析撑着。那时候他还惦记着工作,常跟人说:“有一份精力,就要为党多干点。”12月16日,病情恶化,心脏停跳,61岁的他就这么走了。全党全军听到消息都懵了,追悼会上,毛泽东亲自去鞠躬,回来好几天睡不着觉,写下那首《吊罗荣桓同志》。诗里提到的“草上飞”是井冈山的老故事,“国有疑难可问谁”则是真心话,罗荣桓的分量,太重了。 罗荣桓这一生,干得最多的就是“忠诚”俩字。从秋收起义到长征,从抗日到解放战争,他一直是毛泽东靠得住的战友。他不爱出风头,但关键时候总顶得上。打仗他冲锋在前,搞政治工作他细致入微,新中国法治和军队建设也有他一大份功劳。他身体不好还硬扛,苏联医生让他歇,他偏不听,就为多干点活儿。这种精神,现在想想都让人服气。 毛泽东那句“国有疑难可问谁”,不是随便说的。罗荣桓走了,军队政治工作少了个主心骨,国家大事少了个能托底的人。他的去世,真的是全党全军的巨大损失。61岁,不算老,可他把自己烧得太狠,留下的却是一堆让人敬佩的事迹。
1963年12月16日,伟人为失去了一位亲密的好战友痛心疾首,这对于全党、全军都
诺言卿史录呀
2025-08-16 09:10:32
0
阅读: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