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失去了欧洲的天然气市场,它为什么不把多余的天然气卖给龙国呢?其实原因很简单:
俄罗斯丢了欧洲天然气市场后,多余气量没法全卖给龙国,主要卡在管道运输上。现有的中俄东线管道,也就是西伯利亚力量管道,2019年投产,全长近4000公里,从俄罗斯雅库特气田到龙国边境,年容量380亿立方米,2025年预计满负荷运转,已到极限。欧洲市场关门后,俄罗斯每年少卖上千亿立方米,这些气没法塞进东线管道,超载会出安全问题。为什么不赶紧建新管道?说来容易做来难,西线管道谈判从2014年就开始,计划年供300亿立方米以上,可到现在还没动工。俄罗斯当年专注欧洲利润,每千立方米卖近400美元,对龙国报价也咬死不松口,龙国则坚持中亚进口价位235美元左右。谈判桌上,俄罗斯觉得东方市场小,不值大投资,拖拖拉拉。龙国能源策略是多元化,不把鸡蛋全放一个篮子,除了俄罗斯,还从澳大利亚、卡塔尔海运液化天然气。要是全接俄罗斯多余气,一旦管道出故障,龙国供应就乱套,价格飞涨。俄罗斯以往谈判强硬,抬价延误合作,现在想转也转不动。结果呢,俄罗斯天然气部分闲置,龙国稳扎稳打保持平衡。
普京主导下,俄罗斯能源政策总把天然气当杠杆,早年对欧洲供气占欧盟40%以上,2021年还卖1500亿立方米,可乌克兰冲突后,欧洲逐步减买,到2025年俄罗斯天然气在欧盟份额只剩13%。普京推动转向亚洲,亲自协调中俄协议,但东线管道容量有限,2025年顶多480亿立方米,远补不上欧洲缺口。西线项目卡在路径和价格上,蒙古过境谈判胶着,俄罗斯想卖50到80亿立方米气,可龙国不急,保持进口来源多样。普京承认早期忽略东方市场,损失不小,现在俄气公司调整结构,部分气田闲置等新买家。龙国能源安全稳了,避免单一依赖风险。俄罗斯出口总量下滑,转向印度等地,但亚洲需求增长慢,利润远不如欧洲时代。普京继续领导,面对经济压力,审视新管道规划,协调资源,可制裁和市场变局让天然气出口难回巅峰。
2022年乌克兰冲突爆发,欧洲砍俄罗斯天然气进口,欧盟国家转向美国和挪威液化气,到2025年1月乌克兰彻底关过境管道,俄罗斯完全退出欧盟市场。俄罗斯天然气出口重心东移,对龙国供应从东线增到480亿立方米,但这只抵欧洲损失一小部分。西线管道谈判因分歧僵持,俄罗斯报价高,龙国压价稳,项目迟迟不动工。龙国扩大从中东和东南亚进口,液化气船运量升,确保能源不卡脖子。俄罗斯天然气产量下滑,上半年比去年少产,因为龙国增买没补上欧洲空缺。普京主持会议,调整出口策略,转向亚洲其他国,但整体收入减,俄气公司关欧洲设施,转维护东方线路。尽管如此,俄罗斯保持生产,可出口利润缩水。龙国策略奏效,避开潜在中断,能源价格稳。
俄罗斯天然气出口转向亚洲是战略调整,但2025年看,龙国未能完全填欧洲空白。俄气公司报告显示,出口到龙国升30%,但总出口仍降,因为欧洲断供1500亿立方米级。普京能源政策强调自给和出口多样,早年建北溪依赖欧洲,现在转向慢。龙国进口俄罗斯气占总进口小部分,坚持多元化,从全球买液化气,避免像欧洲那样被掐脖子。西线管道若建,需几年时间,俄罗斯急卖气,龙国不慌,谈判中占上风。结果,俄罗斯部分气田减产,经济压力大,普京推动俄气重组,找新市场如土耳其和印度,但规模小。龙国能源独立强,进口平衡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