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的微机课,为什么要穿鞋套呢?   还记得推开学校微机室那扇厚重木门时的声音吗

知睿聊教学 2025-08-20 20:41:30

当年的微机课,为什么要穿鞋套呢?   还记得推开学校微机室那扇厚重木门时的声音吗?“吱呀”一声,一股带着灰尘和机器味道的气息扑面而来。最醒目的,永远是门口桌子上那一大摞皱巴巴的蓝色或白色塑料鞋套。   “都给我套上!少一个都不行!”老师跟门神似的守在那儿,嗓门洪亮。学生们手忙脚乱地往脚上套,塑料蹭着地面“沙沙”响,这声响反倒成了闯进电子世界的入场曲。现在琢磨琢磨,那鞋套简直就是当年踏入“未来”的通行证。

如今的电脑多结实,主机密不透风像个铁盒子,屏幕光溜溜一块玻璃。可当年的电脑可是一个娇贵的千金小姐,它尤其怕一样东西,那就是灰尘。

那会儿的大头显示器,四四方方一块,散热孔跟筛子似的,简直是灰尘的游乐场。灰积厚了,散热跟不上,机器一发烧,寿命一下子就短了。

还有读写软盘的小口,进点灰就罢工。把软盘插进去,它“咔哒咔哒”折腾半天,屏幕上冷不丁跳出“读取错误”,能把人急得跳脚。老师急了都直接用嘴吹驱动器口,那架势,仿佛一吹就能把信息给吹回来似的。

再说电脑机箱,缝隙大得很,里面风扇呼呼转,灰尘就长驱直入。主板上、内存条的金手指上,没几天就蒙上一层厚灰。短路、接触不良是家常便饭,电脑动不动就摆烂。那会儿修电脑又贵又费劲,学校看着直心疼。

别小瞧学生脚上的鞋。当年学校走廊、操场不是水泥地就是泥土地,鞋底沾着灰、带着泥,赶上雨天还裹着水渍。这些脏东西全靠一双双脚往机房带。

机房地面不是普通地板就是水泥地,哪经得住几十双脚天天这么“搬运”?灰尘堆在地上,人一走就扬起来,顺着设备的缝儿往里钻。套个鞋套就像给鞋底加了层保鲜膜,能少带进来不少脏东西。要是没这层塑料,机房地面早成沙土堆了。

说到底,当年电脑太金贵了。一个学校能有一间机房就不错了,几十台机器是全校的宝贝。让穿鞋套,可不光是为了防尘。

你弯腰套那不合脚的塑料套子,有的还带个破洞,手上一使劲就“嘶啦”响。这时候心里自然绷紧一根弦:这地方不一样,得轻手轻脚。   这种仪式感藏着规矩呢,别乱摸、别踢机箱、离设备远点。老师的话仿佛就在耳边:“都仔细着点!人摔坏了能养,电脑坏了可修不起!”薄薄一层鞋套,愣是筑起了爱护公物的心理墙。

时代跑得多快啊,现在鞋套早就成了老古董。科技一发展,那些娇气的老设备全被替换了。机箱密封得严严实实,固态硬盘没机械零件,液晶显示器一体成型……灰尘的威胁小多了。   机房也鸟枪换炮,防静电地板、新风系统、专业保洁成了标配。那蓝白塑料鞋套,不知不觉就从时光里溜走了。

现在的孩子进计算机教室,窗明几净,设备崭新,哪还需要套鞋套?他们大概想破头也想不到,脚下这块地方,曾经被我们当宝贝一样对待。

其实那皱巴巴的鞋套、沙沙的摩擦声,混着机器的低鸣和老师的叮嘱,早就不止是防尘了。它凝固着一段特别的记忆,是我们笨手笨脚,却又无比郑重地,第一次摸到电子时代的脉搏。 一个不起眼的小习惯,藏着的是技术不普及、资源不富裕的年代里,人们对新奇科技的那份朴素敬畏,还有小心翼翼的疼惜。

0 阅读:54
知睿聊教学

知睿聊教学

知睿喜欢看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