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6亿年前!嫦娥六号着陆区最新发现:形成时间很早】我国嫦娥六号任务取得的最

文吉说科学 2025-08-20 23:24:42

【41.6亿年前!嫦娥六号着陆区最新发现:形成时间很早】我国嫦娥六号任务取得的最新发现,发表在了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天文学》杂志上。科学家证明,嫦娥六号着陆点阿波罗盆地,形成年代比以往想象的要更早。 2024年5月3日,我国的嫦娥六号探测器顺利发射升空,并在月球南极的阿波罗盆地着陆。阿波罗盆地位于月球最大的撞击坑南极-艾特肯盆地的内部,其直径达到了500公里,深度超过了8公里。这里作为月球表面最深的区域之一,非常接近月壳下面的月幔,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因此成为了嫦娥六号青睐的着陆地。 6月2日,嫦娥六号顺利着陆于阿波罗盆地,开始了采样工作。6月25日,它带着全人类历史上第一份月背样本回到了地球。根据我国科研人员的报告,本次任务一共带回了1935.3克月背样本。 我们介绍过,月球背面的环境和正面就像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我们对这里的了解非常有限。而且,月球南极是科学家认准的未来载人登月乃至建立月球基地的最佳选址,我们必须要研究透彻。再加上阿波罗盆地的深度,给我们研究月球深处的宝贵机会。 因此可以说,嫦娥六号带回来的月球样本,是全世界最独一无二、最稀缺的研究资源。由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徐义刚院士领衔的科研团队也不负众望,将这样一份研究报告展现给了全世界,更新了人类对月球乃至整个太阳系历史的认知。 根据天文学家目前的研究,在距今大约40~38亿年前,太阳系经历了一次严重的撞击事件,名叫月球晚期撞击事件。包括阿波罗盆地在内的月球表面大量的撞击坑,都是在这段时间形成的。按照这个理论,阿波罗盆地应该就是在这段时间内形成的。 不过,研究人员在对嫦娥六号样本进行研究时,准确测定了岩屑的年龄,有了新的发现。随后,他们还综合遥感图像和地球化学数据等多方面的信息,确信自己的发现没有问题,最终通过论文的方式向全世界介绍,阿波罗盆地形成的时间,应该是41.6亿年前。 这意味着,阿波罗盆地的历史远比以往的理论要更早,同时也意味着月球经历的那一次“撞击风暴”,出现的时间也至少比以往认为的要提前了1亿年。 仅仅凭借着3.5克月壤中三颗大小在150微米到350微米的特殊岩石碎屑,研究人员就发现了这么多重要的信息,让我们不得不感慨人类科技的神奇与伟大。 随着我国嫦娥六号样本被越来越多的科学家申请并研究,相信月球的更多秘密还会渐渐揭开。40多亿年前的历史,将会在科学家的手里,被描绘成栩栩如生的现实画面,呈现在人类面前。

0 阅读:0
文吉说科学

文吉说科学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