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8月28日凤翔关帝庙枯井旁,跪着难以计数的俘虏兵。“5000俘虏,全部

历史探花 2025-08-21 09:55:17

1928年8月28日凤翔关帝庙枯井旁,跪着难以计数的俘虏兵。“5000俘虏,全部砍头,一个不留!”端坐在门口喝茶的宋哲元发出了行刑的消息。

残杀俘虏向来是掌兵者的大忌,一则给百姓留下暴君形象,二则容易导致手下官兵心理扭曲,嗜血成性,最终难以操控。

那么此时的宋哲元为何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下达“5000俘虏,一个不留”的命令呢?世人口中的“暴君”又是如何成为抗日名将的呢?故事还要回到民国初年。

1926年冯玉祥五原誓师出兵北伐,陕西境内各路土著军阀趁其无暇顾及陕省事务,纷纷作乱。待到冯玉祥调兵回援之际,这批各自为政的军阀便据守孤城,继续抵抗。而宋哲元围攻凤翔一事,就发生于这一时期。

1928年初,时任国民军第四方面军总指挥兼陕西省主席的宋哲亲率三个师又一个旅的兵力,合围凤翔城。

作为关中西路重镇,经过历朝历代建设,凤翔城高且厚,易守难攻。加之军阀党玉琨12年经营,城内弹药粮草储备极为丰富。因而在宋哲元调动三万余人围攻半年之后,凤翔城仍未攻下。

此后接任宋哲元指挥的张维玺(实际兵权仍在宋手中)见强攻伤亡巨大,乃生妙计,采用挖掘地道从地下进军的战术,利用4000公斤炸药及1500门山炮、野炮、迫击炮的威力,一举炸开城墙,攻城部队顺势杀入城内。

面对潮水般涌来的对手,守军早已无斗志可言。除被打死打伤2000余人外,其余5000之众,皆被俘虏。

5000之众的俘虏,如何处理?宋哲元只有一个字,“杀!”

原因无外乎几点:其一,干掉这5000俘虏,无疑会对剩余军阀产生心理震慑,使其不敢迎战,宋部伤亡亦会减小。

其二,党玉琨手下的士兵多为土匪流氓出身,若就此放掉,势必造成放虎归山的局面,关中动乱将难以平定。

且说行刑当日,刽子手手起刀落,人头滚入枯井之内,身躯再遭一脚踹入枯井。至于那些经验尚少的刽子手,则要三四刀方能成功,受刑者凄惨的叫声使得在场者无不恐慌。

经此一遭,残余土著军阀无不心惊胆战,纷纷乞降,为求保命甘愿献出城池。然而残杀数千俘虏一事,也给当时的宋哲元扣上了一顶“暴君”的帽子。

对此,宋哲元并未过多领会。至1933年,所部500大刀队员夜袭日寇阵地,刀光剑影中,大刀队员手起刀落,数百日寇脑袋搬家。激战一夜,大刀队同样伤亡惨重,至撤退时,仅有30余人生还,刀刃几近卷刃!

宋哲元凭着以弱迎强的勇气,打出了中国军人的血性,也使其荣获抗日名将称号。加之此前处决5000俘虏的过往,也使其成为近代历史上颇具争议的人物。

参考资料:《宋哲元杀戮陕军俘虏五千人目击记》

0 阅读:114

评论列表

论语

论语

1
2025-08-21 12:42

宋哲元有I500门炮?

猜你喜欢

历史探花

历史探花

感受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