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虽然也写过一篇关于小米YU7在中国汽研夏测里拿到了「极热健康车」、「极热“质”造车」的称号,不过那时候因为官方还没有公开披露自己使用的工艺流程(只有Max版使用的EC天幕是公开的),既然这次小米汽车副总裁李肖爽做了一期简单的视频,我也就着这条视频继续给大家科普下小米在YU7上采用了哪些防晒的前沿技术。
总得来说,小米给YU7系列防晒的堆配基本上可以分为根据场景选用多色玻璃+PVB镀膜+Low-E镀膜+预埋天线的镀银层+EC天幕(Max版标配)这么一套组合拳。
首先是根据前排后排不同的使用场景和实际需求选用不同种类的玻璃,前挡风需要高透光但是同时因为直面强光需要在高透光的情况下也保证防晒体验,所以小米的选择是透光性最好的白玻+三层镀银。
玻璃上镀银其实并不是一项非常先进的技术,大家众所周知的银镜反应形成的镜子就是在玻璃上沉积一层纳米级的硝酸银薄膜后上铜层和保护漆实现的,这是工业上非常成熟的应用。不过在玻璃内的夹层里采用镀银工艺实现Low-E效果就是现代工业常用的手段了。这里面有个区分点就是Low-E镀膜一般会采用镀金属工艺但不一定是镀银(成本更高能理解伐) 但是镀银工艺一般是配合Low-E镀膜一起使用的,因为镀银层有很低的辐射率(Emissivity),Low-E就是Low-Emissivity(低辐射率)的意思,可以在保证可见光穿透的同时较好地隔绝红外线热辐射(说人话隔热)和吸收紫外线(说人话防晒),在夏天尽量做到透光但不晒,冬天做到温暖又不闷。正是因为镀银的Low-E镀膜效果相当好,所以为了兼顾高透光和防晒,小米在前档选择了白玻+三层镀银的配置。
前排左右车窗需要兼顾透光的同时又起到防晒的作用,所以小米选择了绿玻+PVB的配置。PVB学名聚乙烯醇缩丁醛酯,是一种由聚乙烯醇(PVA)与丁醛在酸催化下缩合而成的热塑性树脂,具有高透明度、强粘结性、耐冲击性和耐候性等特性,通常在汽车工业里用作夹层玻璃里的夹层镀膜。PVB镀膜本身不一定有防晒和降噪效果,主要是看搭配的工艺比如说添加声学阻尼材料和UV工艺来实现隔热。绿玻是通过在玻璃里添加一定的着色剂(通常是铁离子也有一定的铬离子或钴离子)通过选择性透光来实现一定的隔热效果,所以在PVB镀膜的配合下前排侧的绿玻也一样是兼顾了透光和防晒的。
后排和三角窗采用了隐私效果最好的灰玻和PVB镀膜工艺。灰玻本身喝绿玻的制作过程高度相似,也是在玻璃中添加了(硒、钴、铁、镍等)金属离子而混合而成的中性偏灰效果。相比白玻和绿玻它的透光率更低隐私效果最好,配合PVB镀膜可以实现更强的声学降噪和隔绝紫外线的效果。
车顶的天幕则是采用白玻+PVB+双银+Low-E镀膜的集合体,做到了超强的隔热和防晒效果。同时Max版标配了最强的EC调光天幕,它稍微牺牲了一点调光速度(但是为了防晒好正常人也不会在那种场景下一直切换着玩对吧所以感知很不明显)保证了最大化的防晒体验,可以说是全方位无死角的夏天防晒福音装备了。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没想到小米为了隔音、防晒和隔热在每个部位根据使用场景需求的不同用上了这么多的复杂配置,怪不得小米YU7一上市就爆火,这种细节的控制就是消费者信赖的根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