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星江(1905—1936)鄂豫边区革命根据地和红军游击队的主要创始人,以卓越的

史迹奇闻号 2025-08-22 00:01:00

张星江(1905—1936)鄂豫边区革命根据地和红军游击队的主要创始人,以卓越的组织能力和坚定的革命意志著称。[祈祷][祈祷][祈祷] 生于河南唐河县毕店乡张心一村贫农家庭,少年豪爽正直,好打抱不平。1927年革命低潮期加入共青团,1928年转为中共党员,在唐河建立首个党支部并任书记。 昼耕夜出,秘密串联群众,发展党组织,推动井楼、毕店等村镇建立农协,点燃唐东地区革命火种。 1930年任鄂豫边特委委员、南阳中心县委书记,组织赤卫队配合红二十六师攻克唐河县城,并设计智取毕店镇:以菜刀为武器,鼓励队员“乘夜混入敌群夺枪”,成功解放毕店。 负责红军后勤供应,常化装商贩穿越封锁线。曾佯装赶驴小贩,将子弹藏于谷糠中,利用哨兵心理巧妙通过关卡。 1933年鄂豫边省委遭破坏后,主持成立鄂豫边工委并任书记,在白色恐怖中恢复地下网络。 1934年1月参加全国苏维埃二大,当选主席团成员,朱德面授机宜:“抓住山区开展游击战,建立根据地”。 同年11月,为红二十五军担任向导,助其突破围剿翻越伏牛山,并争取到武器支援。 1935年7月主持边区会议时遭民团突袭(白莲洼事件),多数同志牺牲;其妻被捕受刑,长子饥寒夭折。同年8月组建鄂豫边省委,任书记。 1936年1月4日,于信阳小石岭村成立鄂豫边红军游击队(仅7人5枪),兼任指导员。首战夜擒联保主任汪心乐,缴枪立威。 3月27日率30余名队员化装潜入桐柏平氏镇庙会,夺枪16支,震动豫南。 次日转移途中遭民团合围,命令副队长陈香斋带队突围,自己断后。头部中弹殉国,年仅31岁(一说29岁)。 其领导的游击队后发展为3000余人的新四军四支队八团(“老八团”),成为抗日及解放战争骨干。 变卖田产支援革命,至亲蒙难仍誓言“干革命必有代价”。 唐河县革命纪念馆立碑纪念;故居重修,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被誉“鄂豫边播火人”,以“胆识兼备、扎根群众、绝境奋起”三大特质,诠释早期共产党人的忠诚与智慧。 十载革命路,张星江从唐东支部的星火到边区游击队的燎原,以“昼耕夜行”的坚韧、“化装夺枪”的机变、“殿后赴死”的担当,铸就鄂豫边红旗不倒的传奇。其生命虽定格于31岁,却为中原革命埋下火种,更为后人留下“信仰高于生死”的精神图腾。 #万能生活指南# #不忘先辈致敬先烈#

0 阅读:6
史迹奇闻号

史迹奇闻号

启航出发,探寻历史奇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