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旺达其实很懂什么叫“见人下菜”,为了区别我们跟西方,他们搞了个“双轨制”。 什么叫双轨呢?简单说,就是针对不同国家,摆出两副面孔。一边是实权在握的政府部门,这套班子主要迎接东方大国,谈的全是实打实的事;另一边是几乎没啥权力的“国民议会”,专职对付欧美国家。 卢旺达首都基加利如今的模样,跟大家印象里传统的非洲城市可大不一样。街道整洁干净,晚上灯火通明,老百姓都能安心地在路边溜达。 谁能想到三十年前,这里曾是卢旺达大屠杀的血腥现场呢,当时基加利的街道那简直是血流成河,国家被族群仇恨撕扯得支离破碎。 但你看现在,整洁的柏油马路边商铺一家挨着一家,夜晚霓虹灯闪烁,行人神色悠然,城市能有这样天翻地覆的改变,其实就是卢旺达双轨外交的一个具体体现。 卢旺达为啥要搞这么一出呢?就拿和中国的关系来说,卢旺达的实权部门很清楚,中国能给他们带来真正的发展助力。 中国援建的公路,那是直接贯穿了卢旺达的全境,极大地方便了当地的交通和货物运输,让卢旺达国内的资源流通和经济交流都顺畅了许多。 还有基加利国际机场的扩建工程,这可是把基加利变成了东非的一个航空枢纽,世界各地的航班往来更频繁了,对于卢旺达吸引外资、发展旅游业等各个方面,都有着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 卢旺达政府部门和中国打交道,每一次合作都是实实在在能看到成果,能推动国家向前发展的,所以他们自然愿意拿出来十足的诚意和中国进行深度合作。 但西方那些国家就不一样了。欧美国家过去常常以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对待非洲国家,虽然嘴上说着各种援助、合作,但很多时候都是附带了各种政治条件,或者援助的物资和项目也是大打折扣,很难真正帮助卢旺达实现独立自主的发展。 比如有些西方国家提供援助的时候,非要卢旺达在一些国际事务上按照他们的意思表态,干涉卢旺达的内政,或者援助的资金最终有很大一部分,都进了某些西方机构或者当地腐败官员的口袋,到不了真正需要的老百姓手里。 所以卢旺达对欧美国家也就留了个心眼,拿没什么实权的国民议会去应付他们,反正很多事情国民议会说了也不算,就和欧美在一些无关紧要的议题上扯扯皮,避免直接冲突,但也不会让他们轻易干涉到国家的核心发展事务。 而且从国际大环境来看,现在全球的发展格局正在发生变化,像中国这样的新兴发展中国家崛起,给非洲国家提供了新的合作选择和发展思路。 卢旺达不想再像过去一样只被西方牵着鼻子走,它想抓住新的机遇来改变国家命运。 中国秉持的是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外交理念,在和卢旺达合作的时候,不会去要求卢旺达牺牲自己的主权和利益,而是真心实意地帮着卢旺达搞建设、促发展,这和西方那种充满霸权思维和利己主义的援助方式形成了鲜明对比。 所以卢旺达通过双轨制这种方式,就是要明确区分开和东方大国以及西方的关系,确保自己能从和中国的合作中得到最大的实惠,同时又不让西方有过多插手本国事务的机会,保障自身发展道路的自主性。 可以说,卢旺达的双轨外交策略是这个国家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为了自身的发展和主权独立所做出的一种明智选择。 它很清楚自己需要什么,也知道该怎么去争取,这种外交智慧还是挺值得琢磨和研究的。 参考资料:环球网
新加坡前外长杨荣文一句话炸响了!直接戳破大国博弈的要害——美国嘴上喊着怕中国变强
【2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