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2年,明军猛将胡大海正在观看士兵操练,蒋英从袖子中拿出五十斤重的铁锤,将其

万物聊综合 2025-08-22 18:13:19

1362年,明军猛将胡大海正在观看士兵操练,蒋英从袖子中拿出五十斤重的铁锤,将其脑袋砸烂,一代名将就此殒命,朱元璋大怒,让李文忠率兵去追击蒋英,在杭州将其抓获,血祭胡大海! 春初天气还冷着呢,在浙江的八咏楼前明军右翼统军元帅胡大海,正按例巡视城防与士卒操练。 他身材魁梧,面容威严,此刻正聚精会神的检阅着麾下将士。 在人群中,一位名叫蒋英的苗将走上前声称,“最近我们新得一批精良弩弓,邀元帅前往八咏楼检视!” 胡大海这人也是实诚,别人说啥他都信。 结果走到一半,有一名唤钟矮子的军士跪伏道旁,高声呼喊“蒋英杀人”! 胡大海吓了一跳,正准备问“发生了什么?” 谁知道,身旁的蒋英准备干坏事了! 说时迟那时快,蒋英猛地从袍袖中抽出一柄重达五十斤的浑铁大锤! 胡大海尚未及反应,蒋英已将铁锤狠狠砸向胡大海毫无防备的后脑! 而胡大海的陨落,对朱元璋集团而言,无异于断一臂膀。 他出身安徽泗县农家,1353年投奔朱元璋于濠州,以其勇武与忠诚迅速崭露头角。 与许多草莽出身的将领不同,胡大海虽不识字,却深谙“得人才者得天下”之理。 他一生为朱元璋举荐贤才无数,浙东四大名士刘基、宋濂、叶琛、章溢,以及提出“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九字国策的朱升,皆由他慧眼识珠,力荐于朱元璋帐下。 这些文臣谋士,为朱元璋日后平定天下奠定了至关重要的智识基础。 在战场上,胡大海更是出谋划策。 1357年徽州之战,他率军左冲右突,竟以少胜多,大破元末名将杨完者十万大军。 建德之战,他再度击溃杨完者,俘敌数万。 在诸暨,面对张士诚麾下猛将吕珍的十万大军围城及水淹之计,胡大海将计就计,夜袭堰口,反用水攻淹没吕珍大营,令其损兵折将,被迫求和。 当吕珍折箭为誓,胡大海不顾谋士王恺“打蛇不死,自遗其害”的劝谏,秉持信义,慨然放其归去。 这份在乱世中罕见的“武德”,赢得了部下的敬仰,却也为其日后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他本人一直维系着“不乱杀、不抢掠、不焚烧”的治军原则,更使他在百姓中赢得了“良将”的美誉。 然而,正是这份宽厚,成了他死亡的真正原因。 三年前1359年,胡大海攻占严州时,苗将蒋英、刘震、李福率部归顺。 三人孔武有力,言辞恳切。 胡大海虽心思缜密,却秉持“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信念,未做甄别,便将三人留在身边,委以重任。 他未曾察觉,这三人早已暗中勾结张士诚,投降不过是打入明军内部的毒计。 他们利用胡大海的信任,蛰伏三年,伺机而动。 1362年初,胡大海坐镇金华,巡视防务。 蒋英等人认为时机成熟,精心策划了这场八咏楼前的刺杀。 这场刺杀,精准、狠辣,直指信任的核心。 胡大海至死或许都难以相信,三年前他敞开怀抱接纳的“兄弟”,竟会偷袭结束他的生命。 胡大海遇害的噩耗传至应天,朱元璋如遭雷击。 因为,胡大海对他来说已经不只是肱股之臣,更是一起拼杀过的”老兄弟“。 痛心的朱元璋当即下令,命心腹大将李文忠火速率精兵南下平叛。 金华城内,蒋英等人弑主后,纵兵抢掠。 然而,胡大海生前积累的威望在此刻显现。 李文忠大军未至,金华及周边百姓已对弑主叛贼深恶痛绝。 当蒋英等人逃至杭州,企图顽抗时,当地民众自发组织起来,协助李文忠军搜捕。 最终,蒋英被愤怒的杭州百姓擒获,绑缚送至李文忠军中。 李文忠迅速平定浙东叛乱,稳定局势,并将主犯蒋英押解回应天。 朱元璋亲自审讯,为了告慰胡大海在天之灵,朱元璋下令以最严厉的方式处决蒋英。 史料记载,蒋英先被断十指,最终被铁锤活活砸死。 之后,朱元璋亲撰祭文,追封胡大海为越国公,特许其配享太庙,位列开国功臣,并在鸡笼山立像纪念。 然而,胡大海的悲剧并未因其身后哀荣而终结。 他一生忠勇,却落得绝嗣的下场。 他的长子胡三舍,数年前因留守婺州时违反朱元璋严厉的“禁酒令”,私自酿酒贩卖,被朱元璋下令乱刀砍死,以儆效尤。 朱元璋当时曾言:“宁肯胡大海叛我,也不能违反我的军令!” 次子胡关住,则与父亲一同殒命于金华八咏楼前的血泊之中。 朱元璋虽在后来对胡大海的养子胡德济网开一面,委以重任,但胡大海血脉的断绝,已成无法挽回的遗憾。 胡大海之死,深刻地改变了朱元璋。 在痛失挚友与猛将后,他开始对降将、甚至身边将领保持更深的戒心,军纪愈发严酷,手段愈发铁血。 胡大海用生命验证的“信任的代价”,成为朱元璋心中一道深刻的伤痕,也促使他走向了更为集权与猜忌的统治之路。 主要信源:(热点新闻--胡大海本该是朱元璋的第一武将,打败十万蒙古铁骑,却被铁锤砸死)

0 阅读:99

猜你喜欢

万物聊综合

万物聊综合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