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可真是把我逗笑了,许愿都不敢这么说,他们竟然要求我们全部垫资修高铁,还要给他

猫贪余温 2025-08-25 00:11:55

越南可真是把我逗笑了,许愿都不敢这么说,他们竟然要求我们全部垫资修高铁,还要给他们转让高铁技术,世界上还有这样的好事吗! 先看看隔壁老挝和印尼的例子。中老铁路全长1035公里,中国提供了70%的贷款,老挝用矿产资源和农产品抵偿,双方还约定了30年的运营分成。 更关键的是,中国在技术合作上采取“授人以渔”模式,光培训老挝技术人员就超过5000人次,但信号系统、轨道铺设等核心技术依然攥在手里。这种“贷款+技术培训+利益共享”的模式,既帮老挝盘活了经济,又保证了中方的投资安全。 反观越南,直接要求“零利率贷款+技术全送+主控权归我”,这哪是合作,分明是把中国当ATM机加免费技术保姆。 再说说技术转让这事儿。日本在印度修建艾哈迈达巴德—孟买高铁时,虽然承诺提供新干线技术,但核心的列车控制系统、轨道焊接工艺等依然掌握在日企手里,印度本土企业最多只能参与车厢组装这类边缘环节。 就连印度总理莫迪亲自推动的“印度制造”政策,在日本技术壁垒面前都碰了一鼻子灰。中国高铁技术更是国家战略资产,雅万高铁项目里,中方光是培训印尼员工就花了4.5万人次,但牵引系统、地震预警系统这些“压箱底”的玩意儿,连参观都得签保密协议。 最让人哭笑不得的是越南的财政状况。2023年越南GDP才4338亿美元,外汇储备860亿美元,却敢接下673亿美元的高铁项目,相当于把全年财政收入的15%都押在一条铁路上。 更绝的是,越南财政部自己承认,国家预算只能覆盖不到20%的成本,剩下的全指望外国“低息贷款+技术扶贫”。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玩法,连世界银行都看不下去了,直接发文质疑:“这种高风险+低回报的模式,在国际金融市场根本找不到接盘侠。” 更有意思的是越南的“迷之自信”。他们一边要求中国垫资,一边又拒绝采用中国标准,连调度系统都要自己搞一套。这就好比请了个顶级大厨,却非要让人家用路边摊的调料做菜,最后还抱怨菜不好吃。 中老铁路和雅万高铁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国标准+本地化适配”的模式,老挝的橡胶、泰国的水果通过中老铁路48小时就能直达中国市场,印尼的光伏组件借着雅万高铁3小时运抵万隆港口。越南倒好,既想享受中国技术的红利,又要在标准上另起炉灶,这不是典型的“既要当裁判,又要当运动员”吗? 最让人心寒的是越南的信用记录。早在南海石油开发项目里,越南就因为单方面撕毁与西班牙、阿联酋企业的合同,被索赔70亿美元违约金。这种“吃相难看”的操作,让国际资本对越南项目避之不及。 韩国KORAIL当初递交了完整的KTX方案,最后却因为“风险全担、技术全交”直接撤队,连日本这个老牌基建输出国都在越南项目上打了退堂鼓。如今越南又想故伎重施,把中国当冤大头,可别忘了,咱们在商言商,不是搞慈善的。 从经济账来看,越南高铁的回报率简直是个黑洞。按照越南自己的测算,这条铁路需要日均10万人次的客流量才能勉强回本,但越南全年铁路客运量才8000万人次,相当于每天不到22万人次。 就算把全国一半的流动人口都塞进高铁车厢,也填不满这个窟窿。更不用说越南人均GDP刚过4000美元,普通民众坐一次高铁的费用相当于两天工资,这种“贵族专列”的定位,注定只能成为政绩工程的摆设。 当年泰国因为融资条件谈不拢,直接把中泰铁路从867公里砍到250公里,活生生把一条跨国动脉变成了“阑尾工程”。越南要是坚持这种不切实际的方案,最后大概率只能留下一堆半截子高架桥,成为东南亚版的“鬼城高铁”。 最讽刺的是,越南一边在高铁项目上狮子大开口,一边在南海问题上小动作不断。这种“吃饭砸锅”的行为,让中国企业对合作前景充满疑虑。毕竟谁也不想前脚把钱投进去,后脚就因为地缘政治摩擦被卡脖子。 看看中老铁路,两国在铁路建设的同时,还签署了《国境铁路协定》和“一地两检”协议,把政治互信转化为经济合作的润滑剂。越南要是真有合作诚意,是不是该先把南海的油气钻井平台撤一撤,给谈判桌上添点诚意? 说到底,越南的问题出在“战略误判”上。他们以为中国会为了泛亚铁路东线的贯通,容忍这种无理要求,却忘了国际合作的本质是利益交换。中国在东南亚布局高铁网络,从来不是做慈善,而是要通过“铁路+贸易+产业”的闭环,打造区域经济共同体。 国际工程界有句老话:“没有免费的午餐,更没有倒贴钱的晚餐。”越南要是真想吃上高铁这碗饭,就得拿出点诚意来。要么像老挝那样用资源抵偿贷款,要么学印尼搞合资运营,再不然就把南海油气田的开发权拿出来置换。 光靠耍嘴皮子和画大饼,就算把联合国宪章翻烂了,也找不到愿意接盘的冤大头。毕竟在商海沉浮的中国企业,见过的风浪比北部湾的浪花还多,想在他们眼皮底下玩空手道,越南还得再修炼个十年八年。

0 阅读:260
猫贪余温

猫贪余温

关注我,关注娱乐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