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指标到校的“一流课程”没有什么价值 全三千多所大学,评6000项一流课程,不要说工作量有多大。只看结果好像了不得,其实没什么意义。为什么? 首先,是指标带帽到校,按三六九等给。学校再按关系指定。这程序就有问题。 其次,上课每个人都不一样,太格式化,像八股,有何意义? 第三,只看形式,审核材料,全是纸面上的文章,有何意义? 故不要被一流课程唬住了,现在有条件,各种资源多得是。只要教师不被逼着“科研”,好好比教学,谁都可一流。而天天比科研,想上好课都难!
什么是大学的辅导员?太真实了谁懂!!!
【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