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4年,吐谷浑多次进犯大唐边境,李世民暴怒,他看着65岁高龄的李靖,不知如何开口,此时房玄龄的一句话,让他瞬间泪目。 李世民是唐朝第二位皇帝,早年跟着父亲李渊反隋,建立唐王朝。他在武德年间打过不少仗,灭掉王世充和窦建德这些对手,积累了实战经验。登基后,他推行改革,选人才,稳固边疆,对东突厥也下手,俘虏了他们的首领。李靖出身将门,隋末投靠李渊,后来帮李世民平叛乱。贞观初,他北伐东突厥,用奇袭战术大胜,封了卫国公,后来因为生病就辞官回家了。房玄龄是书香门第出身,隋末加入李世民的团队,负责谋划,和杜如晦搭档出名。他在唐朝当官,修律令,推科举,帮着处理政务。慕容伏允是吐谷浑的首领,隋炀帝时抵抗过隋军入侵,唐初他扩张地盘,控制青海周边,派兵袭击唐边境,抢东西烧村子,让当地人遭罪。吐谷浑从鲜卑分支发展起来,本来游牧为主,但慕容伏允野心大,多次挑衅中原王朝,导致边境不稳。根据历史记载,如《旧唐书》和《新唐书》,李靖的军事才能突出,他用兵讲究策略,不盲目硬拼。房玄龄荐才准,帮李世民避开不少坑。慕容伏允的扩张虽一时得势,但最终招致灭顶之灾。这些人物的背景,直接影响了后来那场战役的走向。李世民注重用人,李靖经验足,房玄龄会看人,慕容伏允则仗着地利胡作非为。历史资料显示,吐谷浑在隋唐交替时实力增强,但内部不稳,慕容伏允的统治靠掠夺维持,百姓苦不堪言。李靖退休前战绩辉煌,东突厥一战让他名垂青史。 贞观八年,吐谷浑多次入侵唐西北边境,慕容伏允默许手下骚扰百姓,抢夺资源,造成损失。李世民决定出兵讨伐,但选帅时犹豫,因为李靖已65岁,退休养病。他考虑李靖的经验,但不知怎么开口。房玄龄看出端倪,对李世民说,李靖昨晚找他,表示明白朝廷难处,虽年老但愿为国出征。房玄龄建议李靖统帅此战。李世民闻言感动,亲自去李靖家。李靖表达了决心,虽年高体弱,但国家有难,他愿上阵。李世民下诏让李靖领兵。根据史书如《资治通鉴》,李世民确实在朝堂上为选将发愁,房玄龄的荐言起关键作用。李靖虽退休,但边患消息让他主动请缨。这件事反映唐朝君臣关系紧密,李世民用人灵活,不拘一格。吐谷浑的入侵不是小事,涉及王朝威信,李世民必须胜仗保面子。李靖的出山,体现了老将的责任感。房玄龄的话,不是空谈,而是基于李靖的表态。整个过程,突显唐初的用人机制,君臣间信任深厚。历史研究指出,这次选帅,避免了年轻将领的冒险,确保战役稳扎稳打。 李世民任命李靖为西海道行军大总管,统侯君集、李道宗等将,出兵讨伐。部队从陇右出发,李靖分路推进。吐谷浑避战,慕容伏允烧草场阻敌,唐军马匹缺粮。诸将建议停追,李靖坚持,分兵包抄。在库山首战胜敌,又在曼头山击败吐谷浑,获辎重。在赤水源多次围剿,吐谷浑主力散乱,慕容伏允剩千人逃亡。唐军追到且末,慕容伏允被手下杀。太子慕容顺投降,唐设安西都护府管辖。李靖凯旋,受封加官。贞观二十三年,李靖病逝,享年79,追赠司徒,葬昭陵。房玄龄继续辅政,贞观二十二年去世,赠太尉。慕容顺被封西平郡王,后在内乱中死,吐谷浑残部融入周边。历史记载,这次战役历时数月,李靖用兵灵活,避开地形劣势,最终灭国。唐朝由此控制青海,边疆稳固。李靖的晚年征战,成军事典范。房玄龄的从政,帮唐朝奠基。慕容伏允的失败,源于内部不稳和掠夺政策。
总结了窦建德失败的原因,终于明白了李密当年的无奈窦建德在洺水之战被李世民
【15评论】【2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