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吴化文起义前,犹豫不决,地下党员大惑不解,这时,他的妻子对地下党员说:“问题出在吴化文的小妾身上!” 当时,正值济南战役前,城里气氛紧张。国民党第二绥靖区司令官王耀武在指挥部里来回踱步。他刚得到消息,麾下整编九十六军军长吴化文,又推迟了起义计划。 吴化文有个外号叫 “倒戈将军”,之前换过五次主子。现在他站在关键路口,选择的对错,关系重大。 城外是华东野战军,已做好进攻准备。城里,他的妻子林世英和小妾赵华珍,正明争暗斗。他的决定,会直接影响济南的命运。 先说说吴化文的过往,他的军旅生涯,满是投机痕迹。 1920 年,吴化文 16 岁。他带着一股热血,投奔冯玉祥的西北军。一开始他只是喂马的司务长,后来慢慢往上爬,最后当上洛阳军校教育长。 中原大战爆发,吴化文见冯玉祥要输,立刻带部队投靠韩复榘。这一投靠,他成了济南警备司令。 但真正让他名声变臭的,是抗战时期的选择。日军打进山东,当时吴化文手握重兵,却直接带部队投靠汪伪政权。 他还在临朐制造 “无人区”,老百姓都骂他是汉奸。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想扩充实力,把吴化文的部队收编为第五路军。可吴化文很快发现,自己在国民党嫡系眼里,就是 “杂牌军”,根本不受重视。 1946 年兖州战役,吴化文的一六一旅被解放军全歼。1947 年鲁南作战,他的第六军又遭陈毅部队伏击,军长于怀安被俘。 等吴化文带残兵退到济南,在王耀武眼里,他已成了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的鸡肋。 吴化文迟迟不决定起义,和家里两个女人的较量有关。 正妻林世英,出身书香门第。她父亲是济南盐业局局长,从小知书达理。1936 年嫁进吴家,公婆很喜欢她,但她一直受不了丈夫纳妾的旧军阀毛病。 小妾赵华珍身份特殊,是军统头子戴笠的干女儿。表面上是吴化文的 “如夫人”,实际上奉命监视吴化文。 1947 年春天,林世英的表弟李昌言,以 “姨表弟” 身份进入吴家。李昌言是胶东区地下党员,他花一年时间,在吴家站稳脚跟。 他陪林世英的弟弟林世达打鸟时,会聊历史、谈现状。林世英的女儿生病,他在齐鲁医院跑前跑后,帮了不少忙,让林世英看到他的能力。 有一次在趵突泉边,李昌言和林世英谈话,说 “共产党欢迎你去”。这句话,让林世英心里有了起义的念头。 林世英把起义的想法告诉吴化文,吴化文第一次认真考虑这件事。他清楚赵华珍背后有戴笠,也明白跟着蒋介石,最后肯定没好下场。 就在吴化文和地下党接触的关键时候,赵华珍出手了。 赵华珍知道吴化文的软肋:既想保住性命,又不想被人骂 “反复无常”。 济南战役打响,解放军炮火不断。赵华珍在吴化文耳边说:“蒋委员长马上会派大批援军来,你率部起义太不明智。” 这句话戳中吴化文的顾虑。他知道国民党常用 “借刀杀人” 的手段,更怕自己成了王耀武的替罪羊,心里又开始摇摆。 这时,林世英展现出冷静和智慧。她一边让人把吴化文的父母接到安全地方,消除他的后顾之忧;一边通过地下党,把吴化文起义的决心传给解放军。 王耀武想设 “鸿门宴”,邀请吴化文赴宴。林世英赶紧找理由,说 “八月十五要给母亲祝寿”,把吴化文的公婆送到安全地带。这一下,彻底断了蒋介石想 “就地正法” 吴化文的念头。 1948 年 9 月 19 日,济南西线阵地。吴化文站在指挥部里,看着城外解放军的炮火。 他脑子里一边是赵华珍说的 “援军将至”,一边是林世英说的 “解放大军势不可挡”。 最后,他抓起电话,对王耀武说:“我的部队,要换个活法。” 当天晚上,吴化文带 2 万多人撤离战场。济南西线的防区,一下子崩溃了。 吴化文这次起义,影响可远不止战场上赢了一场仗那么简单。 后来到了渡江战役,吴化文的部队改编成了 35 军,这支部队打得特别猛,第一个攻进了南京,还把红旗插上了国民党的 “总统府”—— 成了第一支占领国民党核心地盘的起义部队,这在当时可是件大事。 林世英这个看似柔弱的女人,用智慧和勇气改变了历史。她不只是吴化文的妻子,更代表那个时代里,无数在暗处为革命努力的地下党员。 现在人们站在解放阁前,看着墙上刻的名字,或许会想起那个秋天的夜晚。 一位将军在两个女人的影响下,最终选择了人民的方向。 而赵华珍,这个戴笠的干女儿,也在历史里留下痕迹。她的存在,正好印证那个时代的真理:得民心者得天下。
1955年,毛主席说:“论功、论历、论才、论德,粟裕可以领元帅衔,”之后周总理的
【2评论】【17点赞】